我不是一個曆史知識很豐富的人,從來也沒有想過要當曆史學家。但是我常常讀些史書,想從曆史的發展中尋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這幾年我從上古到清末,係統地讀了些史料。使我吃驚的是,自西周以來近3000年的曆史中,死於非命的帝王竟然那麼多!占在位帝王的比例那麼大!我便按朝代做了若幹張統計表。其中一張是“死於非命的曆代帝王比例表”。此表分為四欄:
一、紀元:自公元(前、後)××年至××年。
二、在位帝王:該朝從××帝至××帝,在位帝王共××代,亡於×朝。
三、該朝在位帝王平均享年(生卒年月不詳者未計)。
四、死於非命的帝王數目、死亡原因及其在該朝在位帝王中所占的比例。
這幾項統計,頭兩項前人作過,屬於普及知識範疇,但後兩項,就我所接觸的史書,尚未見過。我列了二十幾張各朝各代表和一張“總表”(因為夏商史料不全、不準,我是從西周開始統計的)。統計數字所表明的結果很令人吃驚:
一、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1911年,共2957年。
二、從西周武王到清朝溥儀,共84個王朝,882個在位帝王。
三、在位帝王平均享年41.7歲。
四、在882個在位帝王中,有288個不得善終(被殺死、縊死、餓死、毒死),占在位帝王的32.6%。也就是說,100個在位帝王中,有近1/3不得善終。其中有4個王朝100%的帝王被殺,有25個王朝50%以上的帝王被殺。帝王的平均壽命40來歲,可以說是短命鬼。
五、在被殺帝王中,有18個未成年帝王,占被殺帝王的7.4%。
帝王是權力的最高象征,掌握著舉國的生殺大權,這麼多在位帝王被殺,就不能不令人想一想有關“什麼是曆史”和“權力”的一些問題了。
令人深思的還有:這些被殺帝王中,按我們習慣認識的常理,應該是被農民起義軍所殺。可是統計表明,他們基本上都是在宮廷政變的奪權鬥爭中互相殘殺而死的。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個崇禎皇帝,是在李自成攻進北京時,上吊自殺的(隻能算半個)。所以,我在“總表”的“附記”中說了一句:“被農民起義軍殺死的極少,其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這又為我們認識曆史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總表”有一個“附表”,即把在位30年、活到50歲以上的皇帝列了一個“長壽皇帝表”。按我掌握的資料,在曆史上可以說寥若晨星,一共不到30個。我列了20個,並在一條“小注”中作了說明。
從此表可以看出:
凡是開國的、治國的、對人民實行“仁政”或“勤政”、重視文化的朝代,延續的時間都比較長,帝王平均享年高,被殺的少;凡是繼位的帝王反複爭權奪位的、荒淫無道的、壓迫人民特別殘酷的王朝,統治時間都比較短,被殺的帝王比例大,帝王大多是短命鬼。這也是一種規律。
統治和被統治是殘酷的,統治集團內部之間的這種鬥爭也是非常激烈和殘酷的。
其中還有值得思索的一個問題是:曆史是怎麼發展的?每次農民起義建立的隻是一個新的封建王朝,戰爭之後無不哀鴻遍地,屍橫荒野。倒是某個王朝統治比較穩定的時期,科學文化發展了,則會有一個被稱之為“盛世”的時期。
在“非正常死亡表”中,還有三張“王子”、“後妃”和“重臣”的“非正常死亡表”。
在某一個皇帝在位時,如果不立太子,內部矛盾暫時潛伏下來,一旦要立太子了,即這種統治權力更迭時,皇帝與太子、皇子與皇子(因為皇帝的兒子很多)、擁立此皇子與擁立彼皇子繼位的大臣派係之間,甚至王妃之間的鬥爭,便激化起來,使用的手段也特別毒辣、殘酷。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之間便互相殺將起來。但本表隻統計在位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如果把被殺的王子、王妃、大臣也統計在內(還有其他原因被殺的),那就太多了!縱觀古今各朝各代,概莫能外。因此,後三張表統計都比較簡單。因對方施展陰謀而“暴崩”的皇帝,史學家未證明是被殺的,也未計算在內。
製訂了這些個“表格”後,我沒想到發表,隻是作為自己認識曆史、思索權力的規律性的一個資料,有時也作為和二三好友談話的題目。後來和一位文學界的朋友談及此表,他建議我編一種套書。我本來有許多小說要寫,可是,我覺得此事很有意義,自己也有興趣,即組織幾位又是史學家又是作家的朋友(即閻德榮、吳夢起、郎享伯、孫寶鏞同誌)著手編寫,又過了一年多,編成了四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