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功臣逆臣 上萬冤魂(1)(1 / 3)

——藍玉

誰能想到,放過牛、當過小和尚的朱元璋能當上皇帝?其實,這也沒什麼奇怪的。早在秦朝末年,陳勝就提出過一個尖刻的問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翻譯成我們今天的話,可以說成:“難道王侯將相也是遺傳的嗎?”

當年,成吉思汗指揮著蒙古騎兵四次西征,席卷歐亞大陸,征服了遠至斡羅思(俄羅斯)、勃列兒(波蘭)、馬紮兒(匈牙利)的大片土地,建立了察合台、窩闊台、欽察、伊兒四大汗國。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又滅亡了金國和南宋,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了元朝。四大汗國名義上是元朝的藩屬,但由於那時的交通、通訊等條件的限製,它們都是獨自發展的獨立王國。

元朝的蒙古族統治者實行高壓政策,把境內民族分為四等,進行殘酷的民族壓迫。由於元朝實現了整個中國的統一,社會和經濟都得到很大的發展。但元朝的蒙古族統治者很快就腐朽了,再加上自然災害、民族壓迫等原因,引發了元末如火如荼的農民大起義。朱元璋就在這時候參加了以郭子興為首的一支農民起義軍。他作戰勇敢,受到郭子興的器重,從親兵升為百夫長,很快就升為將軍。郭子興死後,他就成了這支隊伍的首領,並迅速發展到十幾萬人。別看他沒什麼文化,可是卻很重視知識分子。儒生朱升建議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他就照辦。他還把李善長、劉基、宋濂等知識分子和徐達、常遇春等武將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他擁有一批精明強幹的文臣武將,用幾年的時間統一了江南,進而提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的口號,大舉北伐。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後世稱朱元璋為明太祖。當年的8月,改應天為南京,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這一年被稱為洪武元年。

朱元璋建國的時候,還麵臨著嚴重的軍事任務。在北方,元朝統治者還盤踞著以首都大都(即今北京)為中心的大片地區,特別是大漠以北,還有遼闊的地區可以做他們的後方,那裏也保留著他們仍很強大的軍事力量。同時,由農民起義軍和地主武裝形成的各地割據力量也還沒有放棄與朱元璋的爭奪。他要完全統一中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好在他有著在多年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像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將領和幾十萬軍隊。

洪武元年閏七月,朱元璋立國不久,就下令右丞相、大將軍徐達和副將常遇春北上伐元。臨行前,太祖朱元璋給他們餞行時說:“你們這次北征,麵對著上百萬眾的敵人。若論衝鋒陷陣,誰也比不了副將軍。所以,我並不擔心你們能不能打硬仗,隻擔心你們是不是會輕敵。”

“請陛下放心。”徐達說,“副將軍作戰不但越來越英勇,而且也越來越有智謀。這幾次同元軍作戰,副將軍不論大戰小戰,處置得都很得宜。”朱元璋滿意地望著常遇春說:“大將軍從不埋沒你的功績。你也一定不要辜負他對你的期望。如果讓你們去同敵人的下級軍官作戰,是不是會覺得與大將軍的身份不符啊?”

“不會的,陛下。”常遇春聽到大將軍徐達在皇帝麵稱讚他,當然很高興,“我現在打仗已經有了幾位很好的助手。特別是我的管軍鎮撫藍玉,幾乎是每戰必勝。一些規模不太大的戰鬥,交給他們打就行了。所以,我們這裏不會發生輕敵的現象。”

“既然藍玉這樣善於打仗,為什麼還隻是個管軍鎮撫?”朱元璋問。

“稟陛下,因為他是我的內弟,所以我不便給他過高的官職。”常遇春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