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了:“我看,你的這個說法可站不住腳。”他對身邊的劉基說:“劉愛卿,你不是還對我講過祈奚薦賢的故事嗎?我們都應該像祈奚那樣,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國家現在正是用人之時,不能埋沒人才。像藍玉這樣的人,隻要對社稷有益,該提拔的就要提拔。”
常遇春跪下說道:“謝陛下隆恩。臣一定千方百計選拔人才。”
在以後的戰鬥中,藍玉作戰確實越來越勇,屢立戰功。常遇春覺得又有皇帝的話在,對重用自己的內弟也就沒有什麼顧慮了。藍玉很快就被任命為大都督府僉事。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明軍攻克了大都,元朝就此滅亡。元順帝率後妃、太子逃往上都(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
這時的軍事形勢還遠遠不能讓朱元璋鬆口氣。除了元順帝逃往上都外,還有元朝的左丞相擴廓帖木兒擁重兵占據山西,另一位丞相、太尉納哈出據守遼東金山(在今遼寧省開原縣),梁王占據雲南,等等。他們都以強大的兵力各據一方,牽製著明朝。這樣的形勢也使藍玉有了用武之地。
藍玉也很作臉。洪武四年,他跟隨雄武衛指揮使傅友德征蜀。傅友德出奇兵攻占了略陽關(在今陝西省略陽縣),從而使明軍得以順沔水(即嘉陵江上遊)直入四川。而後傅友德決定分兵前進。藍玉率領的一支隊伍很快就占領了綿州(在今四川省綿陽市一帶),為傅友德略定整個漢中地區(在今陝西省南部)創造了條件。
第二年,藍玉又隨征虜大將軍徐達北征盤據山西的元將擴廓帖木兒。徐達任藍玉為都督。藍玉率先頭部隊一舉攻占了雁門關(在今山西省雁門關),在那裏大敗元軍。之後,藍玉率軍北上,又在土喇河(在今蒙古國境內)大敗元軍。而徐達率領的明軍主力卻被元軍打得大敗。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藍玉又率兵攻克了被元軍控製的興和,活捉了元朝封的興和公帖裏密赤等五十九人。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藍玉又同西平侯、征西將軍沐英討西番(指今甘肅、青海一帶少數民族地區)。經過將近一年的戰鬥,活捉了那裏的少數民族酋長,斬殺上千人,使明朝的疆域進一步向西擴展。第二年回京的時候,參加這次戰鬥的十二位將領都被封了侯,藍玉被封為永昌侯。還被賜予世券,證明受過皇帝的封賞,可以受到特殊的優待。
總之,藍玉的功勞越來越大,官位也越來越高。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藍玉被任為征南右副將軍,與征南左副將軍沐英,隨同潁川侯、征南將軍傅友德率三十萬大軍出兵雲南。傅友德命令分路前進。藍玉進入雲南東部的曲靖後,在一條叫作白石江(今南盤江上遊)的江邊與元軍殘部平章(官名)達裏麻相遇。藍玉派奇兵偷襲達裏麻。達裏麻倉促應戰,被藍玉活捉。這裏的苗族部隊見明軍勢大,投降了明軍。這就為明軍進入雲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藍玉繼續向西南挺進貴州,那裏的苗族武裝也向明軍投降。元朝留在這裏的梁王逃跑,死在貴州。元朝曾在這裏建立烏撒宣慰司,統治這一帶的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的首領還有不少人忠於元朝。他們聯合起來抗拒明軍。藍玉與傅友德打敗了他們,殺死三萬多人,並攻占七星關(在今貴州省畢節縣),直取東川(在今雲南省會澤縣)、烏蒙(在今雲南省昭通市)、芒部(在今雲南省鎮雄一帶)等少數民族部落。水西(指貴州烏江上遊鴨池河以西)地區的各部落也都投降了。從此,雲貴地區基本上被平定,成為明朝的領土。在這一次出征中,藍玉的功勞最大,太祖朱元璋不但給他增加了俸祿,還把他的女兒冊封為蜀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