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一石約折合現今 375公斤,以此推算,12個大銅人就重達 45萬公斤。秦始皇為什麼要鑄造 12個如此巨大的銅人?圍繞這個問題,存在這幾種主要說法。

有人認為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始終在憂慮和思考著如何長治久安、使江山傳之萬世的問題。而要坐穩天下、江山永固,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應該收繳和銷毀流散在民間的各種兵器。應該說,秦始皇收兵器造銅人,完全是出於政治上安定的考慮。

也有人認為秦始皇鑄造銅人是出於迷信,是為了“祥瑞”。秦始皇相當迷信,曾封泰山,禪梁父,訪神州,求仙人,輕信方士之言,竭力搜尋長生之藥。《漢書·五行誌》也記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不放棄了這個巨大的工程,於是就停止了搬運。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的石季龍又把這兩個金人運到了鄴城。後來前秦的苻堅統一北方,他又把這兩個金人從鄴城運回長安銷毀。至那時,存在於世間約 600年的 12個金人全部被銷毀了。

還有一種比較樂觀的看法,那就是因為 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最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 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著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陵墓中了。

現在,由於一些技術等方麵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暫時還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到了我們的考古技術達到秦始皇陵墓開掘的那一天,這個曆史上的未解之謎才有可能被解開。

秦始皇神秘死亡背後有何黑手?

秦始皇於公元前 210年 7月,在最後一次巡遊途中,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境內),對於他的死因,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死於“驚恐勞累”,他們的證據是秦始皇小時候患過軟骨病和氣管炎,壯年時患上癲癇病(俗稱羊角風),且經常發作。而且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無休無止地征調賦稅和夫役,修長城、建宮殿、築陵寢、開邊戍守使剛剛脫離戰亂之苦的廣大農民,又陷入疲於奔命的勞役之中。內外遠近,事如山積。秦始皇為人又剛愎自用,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裁決,每日批閱文書有一定數量,處理不完規定的數量不休息,工作極度疲勞。

公元前 218年,秦始皇在巡遊至陽武(今河南省原陽縣境)的博浪沙附近時,被人行刺,他身後一輛副車被飛來的一隻大鐵錘砸得粉碎。秦始皇從此患上了驚恐症,以後便經常夢見與海中怪獸怪魚作戰,無以寧日。公元前 211年,東郡(今河南濮陽)發現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字樣的隕石,秋天又發生使者被“仙人”截留,告之“今年祖龍死”的事件,就更加重了他的恐懼心理。公元前 210年的巡遊使得秦始皇極其勞累,加上癲癇病發作,頭部撞在座位側邊用來消暑的青銅冰鑒上,受當時醫療技術的限製,此種外傷誘發的內在疾患,仍屬絕症。因此秦始皇死於沙丘,是多種因素促成的。

巡天下,禱詞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不幸歸途疾發。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但是,他沒有料到趙高也與他們是一夥的,他卻讓趙高派人專送上郡。看了這個詔書更加堅定了胡亥、李斯和趙高的弑君之心,秦始皇不久便一命嗚呼。

以上兩種說法各有道理,但又都無確鑿事實依據,因此,秦始皇之死也就成了一樁曆史懸案。

秦始皇死後,李斯又假造聖旨“賜死扶蘇、蒙恬”和“以兵屬稗將王離”,賜死了公子扶蘇,扶胡亥繼承帝位。回到鹹陽,他們又殺掉了秦始皇的其他子女和不便駕馭的公卿大臣。原本人才濟濟、實力雄厚的秦王室一下變成了空殼,剛剛建立起來的、強大的帝國統治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秦始皇陵打開會有多少謎破解?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 30公裏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層巒疊嶂,山林蔥鬱;北臨渭水,逶迤曲轉,銀蛇橫臥。高大的陵塚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1974年春天,正在打井的臨潼縣西楊村村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秦陵兵馬俑,然而,時至今日,這座千年皇陵仍舊深埋地下,隻是不斷出土的陪葬墓文物時時誘惑著人們去遐思:如果秦始皇陵打開,那麼將會有多少謎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