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到現在的《花蕊夫人宮詞》有 100多篇。後人認為她的詩,“清新豔麗,足可奪王建、張籍之席”。由於與皇帝有著共同的愛好,加上貌若天仙,自然會得到皇帝的寵愛。

因自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而為後世公認為中國最早對聯的孟昶,雖然是個花花公子加昏君,但也是一位才子。孟昶是個不錯的詩人,但卻不是一位好帝王。後蜀廣政二十八年(965年),趙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僅用了 66天時間,就將後蜀滅亡。淪為俘虜的花蕊夫人,在從成都押解北上開封的途中,當行至一個叫葭萌驛的驛站休息時,在驛站牆壁上,留下了一闋沒有寫完的詞:“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剛寫下這些,由於“軍騎促行”,隻好又匆匆上路。從這首未曾寫完的詞中,可以想見花蕊夫人的亡國之痛。

宋太祖見到花蕊夫人後,被她的美貌吸引,為掩飾自己的失態,宋太祖竟厲聲指責花蕊夫人說:“人說女色是亡國禍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於遊樂,敗了國家,該當何罪?”花蕊夫人麵無懼色,坦然陳詞:“做君主的掌握軍政,占有權力,不能悉理朝政,強軍保國,自己迷戀聲色,又要將罪名加到宮妃身上,是什麼道理?”當場索要紙筆,題寫了《述亡國詩》。這首詩感慨後蜀將士沒有鬥誌,14萬大軍頃刻間被宋軍摧毀,後蜀因此而亡國,孟昶和自己因此而成為大宋王朝的階下囚。或許正是這首詩打動了趙匡胤,他在點頭稱許這位年輕女子才藝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地喜歡上了她,將她收為妃子。7天之後,孟昶暴死於宅第。花蕊夫人悲痛欲絕,在宮中掛上孟昶的畫像,表示紀念,為了瞞過宋太祖,她說是“張仙送子圖”(據說後人盛行供奉“張仙送子圖”,就是由此而來)。關於花蕊夫人之死,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說“嚐進毒,屢為患,不能禁”,終於被宋太祖賜死。也有人說,她後來年長色衰,鬱鬱而死。還有人認為,花蕊夫人被趙匡胤收入後宮後,趙光義以皇帝當以江山社稷為重、不當惑於女色為名,屢屢勸諫太祖,但宋太祖趙匡胤並不在意,於是,趙光義對花蕊夫人起了殺心。一次,趙匡胤與趙光義、花蕊夫人等同在禦花園射獵為戲,趙光義借調弓弄矢之際,一箭將花蕊夫人射死。甚至有人認為,宋太祖死後,趙光義繼位,又逼花蕊夫人就範,花蕊夫人不肯,被惱羞成怒的趙光義一箭射死。

後蜀花蕊夫人到公元 965年國破身亡於北宋時,可能還不足 40歲。但她的百首宮詞、葭萌驛題詞、宋宮賦《述亡國詩》,則是她一生中幾個重要階段的代表作,足以彪炳文學史冊、永垂不朽,清人吳文錫《青城山吊花蕊夫人》一詩概括得極為精練:內家本事詩猶在,城上降旗恨未休。試問葭萌題驛處,有無水殿任梳頭。

孟昶暴卒後,葬於洛陽邙山。花蕊夫人死後,則葬於福建崇安。20世紀 50年代,人們在四川廣漢發現了“孟昶暨花蕊夫人墓”,但何時何因何人將這對苦命鴛鴦合葬,史無明文,就不好妄斷了。

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有多厲害?

在中國戲劇舞台上,演繹楊家將故事的劇目可謂數不勝數,能查到劇名的大概有幾十種之多,其中較為著名的如《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百歲掛帥》、《李陵碑》、《清官冊》、《楊八姐遊春》、《三岔口》、《擋馬》等等,這些故事,以宋遼戰爭為背景,刻畫了楊家一門忠烈的故事。楊家將的故事有曆史原型,但又經過誇大和杜撰,直到成了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楊家將。那麼,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子呢?

五代十國時,政權更迭頻繁。公元 979年,宋太宗親征北漢,北漢滅亡。北漢將領楊業也隨北漢降宋。楊業本名叫楊崇貴,他年少時很受劉崇的看重,劉崇以其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著稱,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由於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號稱無敵。然而劉繼業在北漢 30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曆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麵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宋軍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在《續資治通鑒》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鬥,直到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同時期的《九國誌》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曆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麵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曆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