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關於他去世的經過,以蒙古文書《蒙古秘史》(也稱《元朝秘史》)的記載為最早。據記載,在出征西夏前一年,成吉思汗在一次打獵時,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並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成吉思汗本來要和平解決,但西夏將領阿沙出言不遜使成吉思汗大怒,於是抱病出征。
雖然滅亡了西夏,但成吉思汗因為病重最終也死在軍營裏。
成吉思汗死在西夏靈州的軍成吉思汗陵中,可是陵墓為什麼安放在鄂爾多斯草原上呢?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為了滿足他生前的願望。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軍西征路過鄂爾多斯草原,看見這裏水草豐美,鳥鳴鹿奔,不禁心曠神怡,連馬鞭不小心掉落都沒發覺,他的部下把鞭撿起想要交給成吉思汗,然而成吉思汗卻說:“這裏是強大王朝存在的地方,樹木花草茂盛的地方,把馬鞭就放在這兒吧!不管走到什麼地方,就按照馬鞭放的方向,死後就把我葬在這裏。 ”不幸的是成吉思汗卻在即將攻克西夏都城的緊要關頭去世,為了不動搖軍心,騙取西夏早日投降,他留下“秘不發喪”的遺囑,由少數親信將靈柩秘密運到傳說中被成吉思汗所讚美過的地方安葬。為了不使外界知道他的死訊,親信們在途中“遇人盡殺之”。到了地點後把靈柩深埋,並將墓穴填平,把草仍然覆蓋在上麵,恢複原來的樣子,還讓群馬在墓地上任意踐踏,等第二年青草長起,與茫茫大草原再看不出什麼區別時才將軍隊全部撤走。他們為了使親族想在祭奠他時找到埋葬地,就牽來一隻駝羔,當著母駱駝的麵將駝羔殺死並將血灑在墓地。駱駝有辨識自己血親的天性,每逢祭祀時,人們把那隻母駱駝牽來,它徘徊哀鳴的地方就是陵墓的所在地。
成吉思汗的陵寢在“馬背”上的原因有一種說法是,這主要是古代蒙古族特殊的葬製造成的。《黑韃事略》一書中記載蒙古人“以馬踐蹂,使如平地”的習俗,講到的就是蒙族實行土葬,但在地麵上不留墳塚、碑記一類的標誌物。元末人葉子奇的《草木子》一書也同樣描寫了蒙古貴族實行秘密潛埋的葬製習俗。他們死後一律被送到漠北墓區深埋,埋畢用萬馬踏平,待草長茂盛之後再解禁。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成吉思汗選擇秘密埋葬的方式可能還有保密的目的。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他生前率領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威震四海。但也使不少民族遭到了滅頂之災,不少人對他可說是十分仇恨。成吉思汗清楚地知道除了政治上或民族仇視的因素,還有不少人會為了盜取王者墓中的寶藏而使他的墓葬遭到野蠻毀壞。成吉思汗不願意自己身後也遭此厄運,因為在蒙古人看來,人的遺體一旦被挖掘,他的靈魂就難以超生。所以他選擇了秘密埋葬的方式,不希望自己的陵墓被找到並被挖掘。因此,由於墓地上無任何標誌,從而也就無法辨認靈柩真正的所在地了。數百年來,一直不斷有人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寢,但都沒有成功。有人認為成吉思汗墓地在今蒙古國境內,也有學者堅持成吉思汗的陵寢在中國內蒙古,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成吉思汗葬在一處深水湖底或一條大河的河底。不久前中國新疆博物館的考古學者還宣稱他們最近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青和縣三道海附近,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很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
但這些都缺少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成吉思汗的陵墓在何處,已成為難以揭開的千古之謎。或許以後,人們會有幸揭開它神秘的麵紗,一覽其奧妙,這都未為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到時那一定會引起巨大的轟動,比秦陵兵馬俑的發現不遑多讓。
忽必烈遠征日本為何會馬失前蹄?
成吉思汗在中世紀建立了人類曆史上最龐大的軍事帝國,其孫元世祖忽必烈承繼大統後,繼承並延續了祖先征戰的傳統,四處征伐拓展疆土,幾乎無往而不勝,但是在對日本的兩次渡海作戰中卻遭到了慘痛的失敗,從而不得不打消了兼並這個蕞爾小國的想法。我們先看一下忽必烈兩次遠征日本的過程。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禮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國書中,對這次遣使的目的講得極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麗,舉國來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將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圖之”。被日本以書辭無理,不能接受,予以退回。此後幾經出使,均被日本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