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宮“梃擊案”的種種謎團

在中國古代社會,特別是封建社會,采用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度。那麼,什麼是嫡長子繼承製度呢?皇帝立皇後所生之長子為太子,而皇後無所出時,則以年長者為太子。雖然明朝數代皇帝經過特殊情況而被立為帝(明成祖起兵篡奪侄兒惠帝的帝位,明代宗景泰帝因明英宗被俘而被大臣擁立,明世宗因明武宗無子而入繼大統),但明朝亦仍然沿襲這套禮製。

明神宗萬曆帝在位期間,由於王皇後無子,故朝臣主張立宮女王氏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後李氏、皇後王氏也支持立朱常洛。

朱常洛生母王氏,於萬曆六年(1578年)被選入慈寧宮,在萬曆母親李太後身邊做宮女,被萬曆私幸而懷下身孕。太後發現宮女王氏懷孕,問萬曆帝,萬曆帝不承認。太後命太監取出文書房內侍記錄的《內起居注》,對萬曆帝語重心長地說:“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就是說我已經老了,現在還沒有孫子呢。如果這個宮女將來生個男孩的話,那是宗廟和社稷的福啊。話說得語重心長,萬曆帝就承認了。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王氏生下一個男孩,就是朱常洛。朱常洛出生前 50天,大學士張居正逝世,萬曆帝獨攬大權。王氏被打入冷宮,連兒子也不能相見,抑鬱成疾,雙目失明。王氏於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病重時,子常洛請旨獲允前往看望母親,但“宮門猶閉,抉鑰而入。妃目眚,手拉光宗衣泣曰:‘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遂薨。萬曆帝既不喜歡王氏,由母及子,也不喜歡王氏所生的長子常洛。神宗喜歡的人是皇貴妃鄭氏,他一直想立鄭貴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最初神宗不斷拖延,到了皇長子 10歲時,因為儲位未定,不能就學讀書。神宗雖然處分一些支持皇長子的大臣,但東林黨也支持皇長子,使支持皇長子為太子的聲勢更大。萬曆二十九年,皇長子朱常洛 20歲,神宗在無法拖延下終於策立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洵為福王,封地為洛陽。

朱常洛雖被立為太子,但是明神宗仍然沒有放棄改立朱常洵為太子的想法,朱常洛 21歲大婚後,移居慈慶宮居住,但是,慈慶宮名義上是太子的寢宮,實際上還比不上宮中的一般宮殿,不僅破陋不堪,而且防衛甚差,神宗僅僅派了幾名老弱病殘的侍衛來防守。宮中服役的宮女太監也很少,僅有幾個隨朱常洛一塊長大的幾個貼身太監。慈慶宮的情況與皇三子朱常洵所居住的宮殿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似乎他才是真正的皇太子似的。就在這種情況之下,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慈慶宮發生了梃擊一案。“梃擊案”的“梃”就是木棍,“梃擊”就是以木棍打人,因為打的這個人不是普通人,是皇太子,所以就成為一個案子。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黃昏時分,一個身材高大的陌生男子手持一根粗大的棗木棍闖入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打倒了幾個守門的老太監後,便直奔太子就寢的大殿而去。朱常洛的貼身太監見外邊的太監攔截不住,馬上關閉了大殿的大門,並臨窗大聲呼喊“抓刺客,抓刺客”。後來,宮裏的侍衛們聞訊趕到,與同時趕來的幾個太監一起才將這名陌生男子製服,交由東華門的守衛指揮使朱雄收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