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一生都非常寵愛比自己大 17歲的萬貞兒。明朝文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對萬貴妃所受的恩寵感慨道:“自古妃嬪承恩最晚、而最專最久者,未有如此。”那麼,萬貞兒為什麼會得到憲宗的曠世恩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朱見深具有強烈的戀母情結。明憲宗朱見深,初名朱見浚。在他 3歲的時候,父親英宗朱祁鎮在與蒙古瓦剌部的交戰中被俘。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鈺登基皇位,他被立為太子。但是,當他的叔父逐漸牢固地控製了政權之後,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而廢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為沂王。在他 11歲時,父親朱祁鎮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為了太子。這一年,他改名朱見深。在朱見深最艱難的日子裏,萬貞兒始終陪伴在他左右。由於古代主子和侍女之間的特殊關係,萬貞兒在他心目中就有了多角色的朦朧的定位——母親、姐姐兼情人。
二是萬貞兒心計頗重。據《明史·後妃傳》記載:萬貞兒擅寵之後,醋意大發的吳皇後憑借優越的地位和超凡的自信指責萬貞兒的過錯,並親手杖打了萬貞兒,結果引起憲宗大怒。憲宗一怒之下下詔“廢後”,並將吳皇後打入冷宮。《明史》裏麵對這件事是這樣評價的:“憲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後吳氏。”一“迎”一“讒”,說明萬貞兒心計頗深。之後上台的王皇後對她已是忌憚三分,隻能忍氣吞聲。
三是萬貞兒懂得憲宗在私生活方麵的愛好。在明末清初查繼佐撰寫的《罪惟錄》中,描述萬貞兒“貌雄聲巨,類男子”,可見萬貞兒絕非是美女中的極品,連憲宗的母親周太後也大惑不解地問兒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憲宗答道:“臣有疝疾,非妃撫摩不安。”這話已經說得非常露骨了,萬貞兒盡管不是美女,卻有美女不可替代的好處。不過這一觀點大多見於小說野史。
由於朱見深極其寵愛萬貴妃,因此萬貴妃飛揚跋扈,據《明史》記載萬貴妃“苛斂民財”,“糜費無算”。為了達到擅寵的目的,她還通過買通太監給懷孕的妃嬪灌藥,迫使她們墮胎,但九密一疏,一個宮女紀氏被朱見深臨幸後懷孕,萬貴妃命太監張敏進藥給紀氏,張敏感歎憲宗無子,動了惻隱之心,私自將墮胎藥量減半,竟保住了孩子,後來朱見深父子相認,萬貴妃極其惱怒。
朱見深父子相認後不久,一日,憲宗召紀氏宴飲。宴席中,紀氏忽然覺得腹痛,不得不中途返回永壽宮。萬貴妃得知消息,立刻派太醫去為紀氏診治,但診治後沒多久,紀淑妃就暴薨了。對於紀淑妃的暴死,皇宮內外議論紛紛,有說是萬貴妃下毒害死的,也有說是下毒未果後紀淑妃自知不免而自縊身亡的。總之,不管怎麼說,萬貴妃都是路人皆知的主謀。這時,離憲宗父子相認之時,僅僅才過了42天。大臣們都對皇子之母如此不明不白地死去而感到震驚,紛紛請求調查紀淑妃的死因。其實憲宗自己也疑心是萬貴妃所為,為了避免使萬貴妃受追究,他放棄了為紀氏申冤的想法,隻是追封她為“恭恪莊僖淑妃”,隆重舉殯而已。
太監張敏眼看憲宗皇帝對萬貴妃的偏心包庇竟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禁對自己的結局也憂懼萬分。為了不至於在萬貴妃手裏受活罪,他決定自盡。紀淑妃的喪禮剛過,張敏便吞金自盡了。這年十一月,在紀淑妃去世 4個月之後,朱樘被立為太子。
據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記載,萬貴妃在鞭打一個宮女時,因為暴怒,被湧上來的痰憋死,聽聞萬貴妃死後,憲宗很長時間沒有說話,隻是長歎一聲:萬貴妃去了,我也快要去了。憲宗對萬貴妃的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愛,但兩者本質是不同的,楊貴妃是四大美女之一,有驚人的美貌,而萬貴妃,得寵的時候已經 35歲,已經是半老徐娘。所以憲宗對萬貴妃的愛應該著重在一個“情”字上,或是親情,或是友情,或是愛情,總之是一種錯綜複雜的情。而這種感情造成了萬貴妃獨享恩寵 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