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不虛。三月二十六日剛剛敗逃的劉黑闥並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喘息,兩個月後,他又卷土重來了。六月一日,漢東王劉黑闥引領著東突厥軍攻擊山東,李淵下令李藝出軍,再次攻打劉黑闥。劉黑闥怎麼會與東突厥糾纏在一起?東突厥不是唐朝的盟友,戰略合作夥伴嗎?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實際上從李淵出軍占領長安之後,東突厥與李淵之間的摩擦就一直沒有停止。一方麵,端起酒杯大家都是朋友;一方麵,端起弓箭大家就是敵人。唐朝與東突厥小規模摩擦不斷,隻是這種摩擦還沒有上升到更高層麵而已。從李淵攻占長安之後,東突厥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於公元619年去世,由於兒子阿史那什缽苾還小,大家就擁立了阿史那咄吉的弟弟阿史那埃利弗繼位,史稱處羅可汗。不過處羅可汗也不是長命的人,公元620年十一月處羅可汗居然病死了。在東突厥汗國頗有影響的義成公主主持著處羅可汗身後的大局。由於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奧射相貌醜陋、能力低下,隨即被義成公主排除在外。
在義成公主的主持下,處羅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苾繼位,史稱頡利可汗。而這個頡利可汗,比前麵的幾任可汗更有攻擊性,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劉黑闥快速的恢複元氣進攻山東。七月,劉黑闥又回到了河北境內,這一次他的進攻目標是定州,舊部曹湛、董康買再次起兵,響應劉黑闥。麵對劉黑闥東山再起,李淵並不是不想重視,而實在是分身乏術。一方麵劉黑闥在河北折騰,一方麵東突厥在山西虎視眈眈。無奈之下,李淵隻能派出19歲的遠房侄子淮陽王李道玄出任河北道行軍總管,而秦王李世民則和太子李建成一起調往山西,防範東突厥。事實證明,正是東突厥牽扯了唐朝太多的精力,反而給了劉黑闥折騰的時間。比前幾任可汗更有攻擊性的頡利可汗隨即率領十五萬騎兵進入雁門,這一招比前幾任更加殺氣騰騰。麵對頡利可汗的咄咄逼人,李淵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胡蘿卜就是和談,大棒就是迎戰。在李淵的安排下李建成從陝西彬縣出軍,李世民從山西河津縣出軍,李子和(郭子和)奔赴雲中正麵截擊頡利可汗,段德操則奔赴夏州切斷東突厥軍的退路。
事實上,這四路大軍都是做一個姿態,此時的唐朝並沒有與東突厥決戰的資本,對於這個對手,李淵能用的就是又拉又打,而拉重於打!曆史總是愛開玩笑,四路大軍居然都沒有起到關鍵作用,禮部尚書鄭元壽這一路卻起到了奇兵的作用:頡利願意和談退兵。鄭元壽這一路人多嗎?不多,隻有幾個人。幾個人就能起到奇兵的作用?靠什麼呢?一個字,錢!鄭元壽一行晉見了頡利可汗,與頡利進行了一番秘密和談。中原史書上說鄭元壽對頡利可汗進行了義正嚴詞的指責,實際上這隻是大唐一廂情願地往自己臉上貼金,鄭元壽此行的任務隻有一個,求和。誰見過一個求和的使者敢義正詞嚴地指責對方呢?在雙邊關係上,義正詞嚴並不取決於使節的性格,而是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其實鄭元壽的官話並沒有起到作用,倒是一些上不了台麵的私房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雖得唐地,卻不能居住。現在擄掠所得的金銀財寶,都會被突厥國其他人拿去,你又得不到什麼。不如你班師回朝重新跟大唐議和。“鄭元壽如是說。看明白了吧?所謂的成功和談,實際就是大唐用支付保護費的方式打發了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