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父子兄弟的簽字權(1 / 2)

打發了頡利,李淵終於能騰出手來對付劉黑闥。同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率軍出征的並不是最能打的李世民,而是齊王李元吉。此時的李世民早已戰功顯赫,盡管還沒有到功高震皇帝的地步,但“功高震太子“,已經足夠了。從攻占長安之後,李建成就作為國之儲君長期留在李淵身邊,跟隨老爹處理各種國事。而李世民呢?從此卻踏上了平定天下的征程。薛舉父子是李世民平定的、竇建德是他擒獲的、王世充是他俘虜的、劉黑闥是他打跑的,武德年間的主要大仗都是他打的,聲名不扶搖直上才怪!更要命的是,此時他的手下文有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李世積等人,而李建成呢?武將幾乎一個沒有,文官隻有王珪和魏征。跟秦王相比,太子建成的班底實在太寒酸了。到了這個地步,兄弟倆爭鬥已經不是新聞,不爭鬥才是新聞!不過同秦王李世民相比,太子建成並非一點優勢都沒有,他有一個李世民沒有的巨大優勢,這個優勢就是後宮中的良好人緣。

後宮中的良好人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與父皇李淵的嬪妃們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這一點李世民遠遠不及他。為什麼呢?因為李建成有明顯的時間優勢。從武德元年到武德五年,李世民一直忙於各地平叛,而李建成則大部分時間留在父皇的身邊處理國事,這就給了李建成接觸後宮的機會。按常理說,在一個成熟的王朝中,太子想要結交後宮是很困難的。而在李淵初創唐朝的武德年間,情況恰恰相反,太子想不結交後宮都難。當時皇宮內的布局是這樣的:李世民住承乾殿(他的太子在這裏出生,於是取名李承乾);李元吉住武德殿後院。兩家的住處與李淵的皇帝寢殿和李建成的東宮不分晝夜,暢通無阻。李建成等兄弟三人進出李淵的皇帝寢殿可以騎馬,可以攜帶弓箭等各種雜物。彼此之間,跟李淵當皇帝之前一模一樣。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麵,在有關機關那裏,“太子令“、“秦王令“、“齊王令“與皇帝詔令具有同等效力。如果一個機關同時接到幾份命令,那麼不好意思,按照先來後到辦理;如果“齊王令“在皇帝詔令前麵下達,那就按“齊王令“辦理。

反正父子四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無論按照誰的命令辦理,肉都是爛在了老李家的鍋裏。在這種背景下,皇子想要結交後宮的妃嬪簡直易如反掌,而在這一點上,李建成比李世民有著天然的時間優勢,畢竟他在長安的時間比李世民長的多。那麼後宮的嬪妃到底願不願意結交皇子呢?當然願意,因為這些得寵的嬪妃都得為自己的將來找好後路。顯而易見,李淵的接班人必定從三個年長的皇子中產生: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而這三個人中,太子建成是嫡長子,具有天然的優勢。而嫡長子又長期在身邊出沒,結交李建成不僅比結交李世民容易,也比結交李世民靠譜,畢竟太子是第一順序接班人,而秦王李世民隻能算是第二順序繼承人。兩方麵比較下來,李建成的後宮人緣指數遠遠在李世民之上,這是李建成巨大的優勢,這個優勢也壓得李世民數年間喘不過氣。對於李世民而言,天下幾乎沒有他怕的東西,但有一樣東西除外--枕邊風。一次枕邊風並不可怕,然而無數次枕邊風交叉在一起,這就是致命的龍卷風。

然而最致命的還是他無意中得罪了兩個當紅的嬪妃,一個是張婕妤,一個是尹德妃。總體說來,這兩次李世民都很無辜。得罪張婕妤的事由其實也不大,隻是因為數十畝良田。這數十畝良田,原本由李世民做主賞給勞苦功高的淮南王李神通。卻不成想這些良田被張婕妤的父親看在了眼裏,轉過頭來跟女兒張婕妤要。張婕妤一開口,李淵自然不會拒絕,一抬手就寫了詔令把這數十畝田贈給了這個歪把老丈人。如果是一般人看見李淵的詔令隻能乖乖就範,然而淮南王李神通卻是個認死理的人,同時他也知道李淵父子四人手令的秘密:那就是按照先後順序來。因此李神通死活不肯把這些田讓出來,這樣一來就讓李世民無形之中得罪了張婕妤一家,也讓李淵下不了台。李淵為此大發雷霆:“難道我的詔令不如你的詔令嗎?“(我手敕不如汝教邪!)父子間就此有了芥蒂。得罪尹德妃的事由更小,小到不值得一提。什麼事呢?李世民的府屬杜如晦經過尹德妃父親府邸時忘了下馬。由於尹德妃正當紅,她的父親尹阿鼠也是朝中的紅人,經過他的府邸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慣例,而杜如晦無意之中就違反了這個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