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英雄的歸宿(1 / 1)

在王朝更替的曆史中,被記住的永遠隻是那些最後的勝利者。而那些曾經與勝利者並駕齊驅的失敗者都一一被王朝的曆史湮沒。最後的勝利者就如同金字塔的塔尖,而那些失敗者則在不經意中成了金字塔的塔基。隋末唐初,起事者風起雲湧,最有資格與唐叫板的是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結果這三家在幾輪下來都退出了曆史舞台,三個人各有各的死法:李密死於唐軍的伏擊戰;王世充死於獨孤修德複仇的刀下;而竇建德則被斬首於鬧市,他們都曾經懷揣統一天下的夢想,然而最後都以橫死收場。實際上從唐朝的曆史來看,李淵這個皇帝當的其實挺鬱悶。武德年號總共延續九年,前六年幾乎都在平叛。在這六年裏,軍事就是最大的政治,李淵的政府嚴格意義而言就是一個臨時的軍事管製委員會。李淵用了六年的時間基本平定國內,而此時主要的矛盾已經從國內轉移到家內。

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齊王元吉,三個都是他最愛的兒子,都是出自射箭定親的竇氏,手心手背都是肉。於是一個最大的難題就出給了李淵,三個兒子互鬥,李淵你這個裁判怎麼當呢?從武德六年到武德九年,這個問題困擾了李淵將近四年,這是幸福的煩惱,也是無法解脫的煩惱。先不去說李淵的煩惱,還是集中說說一批割據勢力的結局。畢竟他們也是曆史的組成部分,唐朝的興起還要感謝這些倒黴的失敗者。前麵已經說到李密、王世充、竇建德各有各的死法,實際上在那個亂世還有一些名字也值得一提,他們都曾經是李唐王朝的對手。對手,成就夢想的另一隻手。可以稱為李唐王朝對手的還有薛舉、劉武周、李軌、蕭銑、杜伏威、李子通、輔公祏、徐圓朗、林士弘等人,這些人各有各的死法。

薛舉:病死,子薛仁果接替,戰敗投降李世民被斬首劉武周:投奔東突厥後試圖逃回馬邑郡被東突厥處決李軌:被部將安修仁兄弟劫持,解往長安被斬首杜伏威:投降李淵後位置顯赫一時,於武德七年二月暴卒李子通:武德四年投降後試圖再叛被處斬輔公祏:矯杜伏威令反叛,失利後被鄉村流浪漢斬殺徐圓朗:響應劉黑闥起事失敗後,被鄉村流浪漢所殺林士弘:病死蕭銑:主動投降,被斬首這些人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蕭銑、杜伏威、輔公祏,這三個人值得細細的說道一下。而這三個人恰恰又與一位名將緊密聯係在一起,這位名將就是差點被李淵斬首的李靖。不過等到李靖平定蕭銑和輔公祏後,李淵對李靖徹底刮目相看,興奮之餘對李靖大加讚賞,“李靖真是蕭銑和輔公祏的克星啊,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也趕不上他!“。(上深美靖功,曰:“靖,蕭、輔之膏肓也,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還是按照滅亡的先後順序來吧,先說說蕭銑。蕭銑,說起來也是皇親國戚,不過這個皇親國戚就有點久遠了。蕭銑的皇族血脈是從南梁論的。

南被陳滅國之後,梁的皇族又先後尋求西魏、北周的庇護,並在江陵建立了小朝廷。公元587年由於南梁太師蕭岩怕被隋朝滅國,索性帶領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十萬人逃到了陳國。隋文帝楊堅借著這個由頭將南梁徹底滅國,而蕭岩在陳被滅後又被找了後賬,盡管投降還是被殺。這個蕭岩就是蕭銑的祖父,南梁宣帝的兒子,也就是說蕭岩與蕭皇後的父親蕭巋是親兄弟,而蕭銑論輩分應該叫蕭皇後一聲姑姑。(輩分總算弄明白了)盡管蕭銑也算皇親國戚,不過那是前朝的。前朝的皇親國戚就是過期鈔票,看著挺好,就是不實用。因此蕭銑這個前朝皇族從小過得是孤苦伶仃的日子:靠幫人寫信為生,每每寫到信的末尾,還要按照寫信人的要求加上一行字,“請恕字跡潦草!“等到隋煬帝楊廣登基之後,蕭銑終於迎來了一個轉機,姑姑蕭皇後給他謀了個差事--羅川縣令。這下會寫“同意“兩個字就可以了,總算不用再靠替人寫信謀生了。如果不是時局的變遷,蕭銑還會繼續當他的縣令,效忠他的姑父楊廣。然而世事變遷不由人意,大業十三年時勢將蕭銑推上了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