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九月九日,唐朝遠征大軍尚未出發,東突厥九名俟斤(司令官)率三千騎兵向唐朝投降;九月二十一日,拔野古部落、仆骨部落、同羅部落、奚部落酋長並率眾來降。此時的形勢不能說好,隻能說相當好。十一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任命並州都督李世積為通漠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兵力總計十餘萬,皆受李靖節度,分道出擊突厥,遠征突厥正式開始。遠征開始,好消息接二連三,從唐朝建國到貞觀三年的壓抑被一一釋放,現在到了唐朝揚眉吐氣的時候。

十一月二十八日,任城王李道宗在靈州擊破東突厥軍一部;十二月二日,開天辟地的大事發生,東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阿史那什缽苾來到長安,向唐朝皇帝李世民行叩拜大禮,此時距離公元626年八月東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大兵壓境僅僅三年,李世民頓時有恍然隔世之感;十二月六日,位於黑龍江下遊的靺鞨部落派使節到長安進貢,此前靺鞨部落隻臣服於東突厥汗國,而此時他們跨越數千裏到唐朝國都長安進貢,兩者直線距離為2500公裏!利好,全是利好,此時的利好還隻是牛刀小試,等到李靖和李世積兩記重拳祭出,等待東突厥的會是什麼?天崩地裂。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正月,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行色匆匆,此時的他正從山西馬邑直插惡陽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南),他的身後是三千士氣高昂的大唐騎兵。如果按照一般的部署,作為行軍總管的李靖應該在大軍的後方壓陣。然而對付突厥人卻由不得他在後方壓陣,突厥人行動迅速詭異,必須以快製快,稍有遲疑便會貽誤戰機。一旦貽誤,很可能貞觀前三年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行軍總管李靖火速抽出三千輕騎兵,一路疾奔直撲惡陽嶺,就地駐紮,稍事休整。當晚,李靖率領三千騎兵奇襲定襄城(內蒙古和林格爾),城內守軍尚沒有回過神就已經被攻破,唐軍的旗幟瞬間插滿了定襄城頭。消息傳來,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大驚失色,驚呼道:“大唐肯定傾全國之兵來攻打我們的,不然李靖怎麼敢孤軍深入?“完了,倒黴孩子沒救了。本來形勢就對己方不利,再加上一廂情願的誇大對方軍力,不敗才怪!受到驚嚇的阿史那咄苾驚慌失措,緊急將王庭遷往磧口(今內蒙四子王旗西北),以其躲避李靖的重拳。此時的阿史那咄苾再也沒有往日的霸氣,能夠躲過大唐的刀鋒就是他的最大心願。老鼠急了,也慌了,而李靖這隻老貓並不急。他知道這隻老鼠已經在自己的股掌之間,打並不是目的,玩死它才是最終目的。在李靖的授意下,幾個間諜出沒於阿史那咄苾的陣營中,這些間諜的任務很簡單,兩個字:策反!在唐軍的重壓之下,策反實際上非常簡單,隻要問上一句:你願意嗎?瞬間就有黑壓壓的人群跟著你走。

在間諜的策反之下,阿史那咄苾的親信康蘇密率領一部分部屬投降,這些部屬中居然有兩個重量級人物:隋王朝貨真價實的蕭皇後以及楊廣碩果僅存的孫子楊政道。蕭皇後於公元618年目睹了丈夫楊廣被殺,並在同一年輾轉到了東突厥,在隋室宗女義成公主的照顧下,強度餘生。貞觀四年正月九日,蕭皇後回到長安,此時距離她跟隨丈夫楊廣離開長安已經過去了十餘年。貞觀二十一年,蕭皇後崩逝,享年八十歲。在她逝世後,李世民以皇後禮將蕭皇後葬於楊廣之陵,諡湣皇後。此時距離楊廣被弑已經過去了整整二十九年。整整二十九年後,這對夫妻終於團聚。至此,世間再無隋煬帝,世間再無蕭皇後,寂寞身後,千古風流留給後人評說。楊廣唯一的孫子楊政道,是楊廣次子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江都兵變時他還在母親的肚子裏,借此躲過了兵變,延續了楊廣的血脈。貞觀四年跟隨祖母回歸唐朝後被授予尚衣奉禦(專職為皇帝管理衣物,正五品)。楊政道官運一般,他的兒子楊崇禮卻非常風光,唐玄宗開元初,出任太府少卿,為人謹慎仔細。時人評價:“其前後幾任太府少卿無出其右者“。後升任太府卿,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弘農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