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八年十一月,六十四歲高齡的李靖向李世民主動請纓,願意率軍征戰吐穀渾,由此唐朝大戰吐穀渾正式拉開帷幕。十二月三日,李世民下詔,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涼州總管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岷州總管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州長高甄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另外突厥部落軍、契苾部落軍一同參與會戰。時間隨著李靖的征戰走進了貞觀九年,這一年注定是大唐的勝利年,這一年也注定是吐穀渾的末年。貞觀九年閏四月八日,任城王李道宗率領所部在庫山大敗吐穀渾軍隊,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再次啟動了“流浪狗“計劃。在他看來,無論唐朝如何進攻,吐穀渾都不會亡國,隻要自己跑得快,唐朝大軍就隻能看著自己的背影哀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看去吧。慕容伏允老到的率領輕裝部隊逃入了沙漠石礫地帶。大師柏楊推測,老滑頭慕容伏允逃亡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今天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這塊地帶在現代人煙也不稠密,在唐代,可以視為無人區。

為了避免唐朝大軍追趕過於辛苦,經驗豐富的慕容伏允下令縱火焚燒沿途全部野草,草都沒了,唐朝戰馬餓著肚子怎麼追?怎麼辦?追還是不追?不追很容易,追卻很難。此去千裏荒無人煙,連根野草都沒有。連日征戰已經把戰馬耗的羸弱,再讓羸弱的戰馬沿著沒有野草的路追擊,可能嗎?不如放棄吧。“絕不能放棄!“說這話的是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侯君集說道:“上一次段誌玄出征,連續追擊八百裏,然而剛回軍,吐穀渾的軍隊就兵臨城下了。這一次吐穀渾還沒有受到重創卻四散逃去,這是他們自保的方法,也說明他們已經君臣離心,逃跑的時候連偵察騎兵都沒有布置,說明他們已經不能組織起有效抵抗了,這時將他們徹底征服如拾草芥,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我們將追悔莫及!“一句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侯君集的這席話讓他成功躋身大唐名將行列!英雄所見,名將相惜。身為主帥的李靖深深認同侯君集的觀點,當即下令,大軍兵分南北兩路,南路侯君集、李道宗,北路李靖、李大亮、薛萬鈞,兩路齊進,不滅吐穀渾誓不罷休!成功有時離你隻有0.0000001米,能否突破就取決於那一瞬間的堅持。

閏四月二十三日,北路的李靖有了收獲。部將薛孤兒在饅頭山與吐穀渾軍遭遇,一心想跑無心抵抗的吐穀渾軍沒有做多少抵抗就兵敗如山倒。這一仗吐穀渾賠掉了幾名親王,外加大量牲畜,唐軍代價很小,收獲很大,更重要的是俘獲了大量牲畜,軍糧有著落了。五天後,李靖繼續擴大戰果,接連在牛心堆、赤水源大敗吐穀渾軍,過足了欺負死人不償命的癮。與李靖的北路相比,南路的侯君集和李道宗就艱苦多了。李靖這邊打仗輕鬆,俘獲良多,吃肉還能挑肥揀瘦,侯君集那邊可就慘了。他們深入兩千裏,穿過無人區,一路上連條狗都沒遇上,更要命的是居然還沒有水。所過之地,地勢高,氣候差,盛夏季節,居然還在下霜,要了親命了。這一路,人吃冰,馬吃雪,人馬飲著冰雪穿過了無人區。在烏海(喀拉湖)追上了吐穀渾軍隊一部,吃了冰喝了雪的唐朝人馬發起了衝鋒,再次大破吐穀渾軍,俘虜吐穀渾著名親王。與此同時,南路軍的一部分由薛萬鈞、薛萬徹率領在赤海(青海省興海縣)也迎來了一場大勝,他們的對手是吐穀渾智囊天柱王的部隊,可惜的是居然讓天柱王跑掉了。

薛萬鈞和薛萬徹沒有遺憾太久,很快他們發現,已經沒有資格遺憾了。因為僅僅幾天之後,哥倆就被吐穀渾的軍隊包圍了。說起這次包圍,其實都是哥倆輕敵冒進惹的禍。為了追擊吐穀渾殘部,薛萬鈞、薛萬徹隻帶了少量騎兵追趕,沒想到追著追著就追進了包圍圈。吐穀渾的殘部是不多了,不過包圍薛萬鈞、薛萬徹所帶領的少量騎兵還是綽綽有餘。包圍圈越來越小,薛家哥倆手裏剩下的牌已經不多了。用眼睛目測一下,本方陣亡率已經達到了70%,再這麼發展下去,達到100%也隻是時間問題。陣亡率還在上升,哥倆也都掛了彩,同時還在變換著兵種,從騎兵變成了步兵(戰馬都戰死了),以前是騎在馬上打,現在隻能腿著打了。這仗已經沒法打了,小隊步兵打大隊騎兵,就是施瓦辛格那樣的特種兵也夠嗆。難道就這樣被人家征服?切斷了所有退路?就在薛萬鈞、薛萬徹幾乎絕望的時候,援軍終於到了。領頭的是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他帶著數百名騎兵殺進了吐穀渾的包圍圈。按說幾百名騎兵在數量上並不占優勢,可架不住吐穀渾人意誌不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