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薛萬徹(2 / 2)

這時如果有人出來撈薛萬徹一把,薛萬徹還有的救,會有人站出來嗎?同為名將的李世積站了出來,李兄,有勞你了,薛萬徹在心中暗暗地說。李世積清了清嗓子,說道:“薛萬徹作為將軍,又是皇上的女婿。卻沒事發牢騷,實在該殺!“啊,你是來落井下石的!在李世積的石頭下,薛萬徹困頓到了極點,最後李世民念及他曾經有功,再者也是自己的女婿,法外開恩,免除薛萬徹所有官職,開除出幹部隊伍,流放象州(廣西象州縣)。往前倒退八年,名將侯君集滅高昌卻遭下獄;八年後,名將薛萬徹大勝高句麗橫遭流放,幸福的名將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名將,悲劇卻一脈相承。從此,薛萬徹走上了與侯君集相同的道路,鬱鬱寡歡,牢騷滿腹,而那些牢騷之言,最終釀成了他的悲劇。永徽三年,時任寧州州長的薛萬徹回京朝見,在見過李治之後,他又見到了一個老熟人,房遺愛。

論起來,薛萬徹與房遺愛還是連襟,他們娶的都是李世民的女兒,再者薛萬徹與房玄齡長期同朝為官,兩家還是有一些交情。現在薛萬徹與房遺愛更是有談不完的話,他們都被貶出京城,同是天涯淪落人。盡管已經被貶三年,薛萬徹還是排解不了心中的怨氣,對著房遺愛說道:“我雖然現在腳有毛病,留在京城,我看誰他媽的還敢動我!“(今雖患腳,坐置京師,諸輩猶不敢動。)房遺愛靜靜地聽著,頻頻點頭,他同樣被鬱悶的日子壓抑的有些透不過氣。接下來兩人又進行了密談,具體談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事後,他們兩人對這次談話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資治通鑒》是這樣記載的:萬徹因與遺愛謀:“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為主。“而《舊唐書》則是這樣記載的:遺愛謂萬徹曰:“公若國家有變,我當與公立荊王元景為主。“及謀泄,吏逮之,萬徹不之伏,遺愛證之,遂伏誅。從兩書的記載來看,兩人的談話可能涉及“國家有變“,房遺愛對此供認不諱,而薛萬徹則矢口否認,這又是一次天知地知的談話,至於究竟有沒有,究竟談沒談,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