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一場瘟疫改變了曆史的進程,這就是曹操想要統一南方而發動的赤壁之戰。曹操字孟德,中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20歲時,舉孝廉為郎。黃巾起義爆發後,參與鎮壓起義軍。公元190年參與討伐董卓的軍事行動,並逐步開始建立武裝。公元196年,迎漢獻帝於洛陽,後遷都於許昌,自此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公元200年,在官渡擊敗了當時北方最大的軍閥袁紹,占據了北方大片土地。
8年後,北方另一位軍閥劉表病危,其少子劉琮準備繼位領荊州牧。劉表的長子劉琦與劉琮是異母兄弟,素不和睦,軍中諸將,也各有彼此,這就使荊州內部發生了嚴重的政治危機。曹操立即趁亂討伐劉表,先發製人,趁劉表病危之際,發兵荊州,劉琮剛繼位就被迫降曹。
曹操遂統一了北方,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在南方的兩個小人物——孫權與劉備。劉備當時依附於劉表,劉表集團一崩潰,他隻好夾著尾巴逃跑。曹操趁機做出部署,先以趙儼為章陵太守兼都監護軍,監領虎威將軍於禁、平虜將軍朱靈、破虜將軍李典、蕩寇將軍張郃、奮威將軍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另一方麵,曹操在江陵、襄陽、樊城等要地留兵駐守,自率主力沿漢水、長江東進。他想先把劉備殲滅於樊口,然後順江而下,滅掉孫權。
劉備當時嚇得魂不附體,急忙叫人提方案,有人就建議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大難臨頭之時,就如同饑不擇食一樣,他急忙派人去找孫權,希望大家聯合起來做點兒事,其實就是保住性命。
公元208年十月,劉備先退到夏口,然後派出軍師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共謀抗曹大計。
孫權手下也並非都是飯桶,隻不過懾於曹軍號稱八十萬的聲勢,都主張議和,孫權在和戰之間猶豫不決。此時,張昭站了出來,態度很明朗:“我主張議和,我輔佐您父親並非是幫助他建立一個割據政權,而是想輔佐他安定百姓。現在曹操既已掃平北方,平定荊襄,這正是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那麼幫助他完成這一偉大使命,免除生靈塗炭,有何不好呢?”
但是,他的建議並沒有被采納,諸葛亮和周瑜都希望和曹操打一架。諸葛亮的心思自然不用說,他來孫權這裏就是慫恿孫權打架的;而周瑜當時非常年輕,自然對打仗有著十二分的興趣,況且,他是武將,武將不打仗如何體現價值呢!
兩人又對當時的形勢做了估計。結論如下:自己方麵,劉備方麵有著一定實力,現在收攏的部隊和關羽的水軍精兵尚有萬餘人,劉琦的部隊也不下萬人,如果與東吳的軍隊聯合作戰,實力相當可觀。曹操方麵,號稱八十萬,實際上隻有十五六萬人,加之後方不穩,遠征疲憊,不服水土,士兵都是群旱鴨子。我們隻要打就能勝。
孫權拍案而起,下定了抗曹的決心,即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率領三萬精銳水師,與劉備軍會合約五萬人,進駐夏口。
曹操一麵訓練軍隊,一麵打聽對方動靜,當得知兩個小人物聯合起來後,大笑不止,他親統大軍水陸並進,直逼江南。孫劉聯軍自夏口溯江而上,與曹軍相遇於赤壁。
在曹操之前,北方人與南方人的戰爭很少發生。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打架,也是北方對北方、南方找南方的居多。秦、漢兩個統一王朝在對待與南方人開戰的問題上都很慎重。這是因為南北地理形勢不同,所以作戰方式就有很大不同,秦朝就是因為派出主力去征討百越而久未取勝不得返,才讓項羽在北方撿了個大便宜。
曹操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在攻取荊州後,就抓緊時間訓練自己的軍隊。他深知,自己的步兵騎兵都暈水暈船,想要一舉拿下那兩個小人物,就必須克服這些問題。
但他並沒有克服,在第一場戰役中,他就吃了個敗仗,退到了長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境內),與孫劉聯軍夾江對峙。
當時,長江風高浪急,曹軍的士兵在船上站都不能站穩,像是喝醉了一樣。曹操為了減輕江上風急浪顛,下令用鐵鏈和木板連接戰船,猶如城堡,使步騎兵可在上馳騁,以利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