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時,匈牙利采取的是武裝中立政策。然而,到1941年6月希特勒向蘇聯發動進攻時,匈牙利放棄了這一政策,轉而向同盟國宣戰。這就意味著它與納粹德國沆瀣一氣,向蘇聯宣戰。

到1943年,蘇聯軍隊擊退了德匈盟軍,戰爭前線開始從匈牙利的東部邊境向首都布達佩斯逼近。德國人擔心霍爾蒂可能會與步步緊逼的蘇聯人單獨進行停戰談判,於是為了搶占先機,德國於1944年3月占領了匈牙利,並在10月份時扶植了由親納粹的箭十字黨控製的極端法西斯政府。

霍爾蒂政府本來就歧視國內的猶太人,而這種歧視和迫害的嚴重程度更是隨著德國人的到來而進一步加劇。蓋世太保負責猶太事務的頭目阿道夫·艾希曼,曾在歐洲其他地區監督納粹“最終解決”計劃的實施,這次則親自負責對匈牙利猶太人的驅逐和滅絕。這一滅絕進程從鄉村和布達佩斯以外的城市展開,短短4個月時間,布達佩斯之外的匈牙利猶太人就幾乎全部遭到流放,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慘遭殺害於集中營。

在滅絕猶太人的行動擴展到布達佩斯之前,德國在戰場上的形勢迅速惡化,蘇聯軍隊正向布達佩斯逼近,而西方盟軍則成功地在諾曼底和意大利登陸,這一局麵阻止了滅絕行動向布達佩斯推進。結果,布達佩斯的大部分猶太人得以存活。盡管如此,戰前生活在匈牙利的65萬猶太人,在戰後也隻剩下了15萬。

1945年1月,經過激烈的巷戰和逐家逐戶的搜查後,蘇聯軍隊把德國人趕出了布達佩斯;到4月份,匈牙利其他地區的德國人也被趕了出去,蘇軍取代德軍占領了匈牙利。

“二戰”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是蘇聯占領了匈牙利,但是匈牙利卻享有了一段時間的多黨民主。然而,匈牙利共產黨一點點地加強了它的影響力,並在1948年最終鞏固了自身的地位。自此,匈牙利毫無疑問地成了蘇聯的衛星國。

匈牙利共產黨分為兩大派別:本土的匈牙利共產黨派別和莫斯科人派別。即使在霍爾蒂政權宣布其非法性之後,前者仍然存在;而後者的成員則逃至蘇聯,後來隨蘇聯軍隊返回匈牙利。馬加什·拉科西是莫斯科人派別的主要領導人。雖然二者都來自同一個政黨,但他們在不擇手段地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彼此卻心生嫌隙。

到1949年,隨著莫斯科人派別逮捕並公開審判本土匈牙利共產黨員,這種黨內派係的權力之爭,變得公開化。在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執政的最後幾年,政治清洗加劇,並影響到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斯大林於1953年3月逝世。1956年匈牙利爆發了反對政府的起義。

這種反抗持續了13天,最終被蘇聯軍隊鎮壓下來。當時,約有20萬匈牙利人逃到西方——我便是他們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