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地講,器物的拿來是容易的,資金的引進是容易的,製度是容易模仿的,但思想意識的轉變非一朝一夕,搞不好還會進一步退兩步,公民思想啟蒙亦是如此,絕不會一蹴而就。在一個臣民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度,公民思想的發展必然要經曆非常艱難和曲折的道路。然而,我們又不能不說,從臣民思想批判,到國民思想萌生,再到公民思想的鼓與呼,已經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大幕開啟了,一個國家民族擺脫專製的束縛,大膽地追求民主政治,雖曆千辛萬苦,曲折艱難,但開啟的大幕不會合上,走在路上的人們不會回頭,他們必然要做自己的主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成立“革命公司”,發行“革命股票”。
如果我問讀者諸君,這世界上做什麼樣的投資,開什麼樣的公司最賺錢,答案會有各式各樣,有的人會說開銀行最賺錢,有的人會說投資能源,開石油公司最賺錢,有的會說搞衛星弄高科技最賺錢……但是我要告訴諸君,還有一種比這些更賺錢的,那就是投資革命,開革命公司,一旦革命成功,把整個國家都賺到手裏,那還了得,豈是一兩家實業公司的財富可以比擬?當然,風險與收益往往成正比,開革命公司收益固然大,風險也最大,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因此,“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這世界上真有投資革命的人?真有人開革命公司的?還真有,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孫中山先生,他首創“革命公司”,發行“革命股票”,在“海外上市”圈錢,籌到錢用於國內革命,結果這革命公司還真的做大了,奪了清政權,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本人也收益頗豐,做了民國大總統。
革命就像做買賣。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革命是真刀真槍幹出來的,革命是需要流血犧牲的。換句話說,革命是所有政治變革、政權更迭中成本最大的,革命意味著流血犧牲,有什麼比付出生命成本更大?而這些成本最終都可以換算成金錢:革命需要有槍有炮,得用很多錢去買;要讓人去打仗賣命,就要有軍餉管飯吃,有功者還要給獎賞;革命者家有老小,也不能不管不顧,需要撫恤烈士家屬,讓人死心塌地地革命……這些都需要真金白銀,沒有錢革命幾乎無從談起,這在古話叫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了錢就能把皇帝拉下馬。
孫中山搞革命究竟需要多少錢無從統計,我們看到,單是同盟會發布的《軍政府宣言》中就有“恤典”一節,其中規定:凡交戰受傷,以至殘廢不能任職者,其退伍後,照本人現餉現俸,賞給終身;凡在軍身故者,無論將校兵士,均查明本人之父母妻子女,每月給贍養費,父母妻養至終身,子女養至20歲。可見,光是優撫革命傷殘、烈士及其家屬,真正執行起來恐怕都得要很多的錢。
孫中山並不是一個天生的造反胚子,早些年,他曾是一個熱血青年,很想為清政府做點什麼,為此,他給李鴻章寫信,提出自己對改良政治的看法,想以此獲得李鴻章的賞識,謀個一官半職什麼的,至少給句“四有青年”之類的表揚吧。誰知道李鴻章哪裏把這個叫孫文的無名小子放在眼裏,信遞出後如石沉大海。既然此路不通,孫文就打算另走一條革命之路,而且下決心走通,哪怕是屢屢碰壁他也執著不棄。現在我們假想,如果李鴻章器重了孫中山,推薦他做個一官半職,中國曆史上還會有一個叫“國父”或“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嗎?所以啊,無論哪個時代,高官對於青年人滿腔熱情的政治改革意見切莫冷漠以對,誰能預料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會變成孫中山呢?這是題外話,還是言歸正傳,話說這孫中山開革命公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