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總論(二)(1 / 1)

中藥的產地與采集

一、產地產地質量關,連芎附四川,

東北參細味,橘廣茯雲南,

山東阿膠等,河南地黃傳。

【注】某些中藥的質量和療效與產地有密切關係。如四川產的黃連、川芎、附子;東北產的人參、細辛、五味子;廣東產的橘皮(陳皮);山東的阿膠;河南產的地黃等都是“地道”的藥材。因天然藥材的分布和生產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如水土、氣候、日照和生物分布等生態環境,各地不完全相同。我國縱橫萬裏的大地,東西南北中的區域,江河湖澤、山陵丘壑、平原沃野,以及遼闊海濱,地理環境不一,氣候變化萬千,對藥物的影響各異,故同樣藥品,因生長條件不同,則所含的藥效成分各異,其差別較大。因此,各種藥材的生產,無論產量和質量方麵都各有其地區性。

二、采集

采集最佳期,全草開花時;

葉類花蕾放,花放果成實;

根莖二八月,樹皮春夏宜。

【注】植物藥材的采收,應該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時候進行。全草入藥的品種,在植株成長充分的開花時期采收,如益母草、豨薟草。荊芥、薄荷、紫蘇等可以從根以上(地上部分)割取入藥。葉片類藥材,通常在花蕊將放或在盛開的時候采取,因此時植物生長茂盛,性味壯實,藥力雄厚,最適采取,如大青葉、枇杷葉、艾葉等。但亦有特定的品種如桑葉可在深秋或初冬經過霜打之後采收。花的采收期,一般都在花的盛開時期采摘。如菊花、旋覆花等,亦有些花要在含苞欲放時期采收,如金銀花、槐花、辛夷等。果實和種子,除枳實、青皮、烏梅等少數藥材要在果實未成熟時采收外,通常都在果實成熟時期采收。根和根莖的采集,以二月和八月最佳。因為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濃”,“至秋枝葉幹枯,津潤歸流於下”;說明早春及深秋植物的根與根莖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此時采集則產量和質量也都較高。如天麻、蒼術、葛根、桔梗、大黃、玉竹等。樹皮和根皮,通常都在春夏時節 植物生長旺盛,漿液充沛時采集,其療效較高,性能強,容易剝脫,剝采較易。如黃柏、杜仲、厚樸等。另外有的植物根皮則以秋後采取為宜,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