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情係事業寫春秋
——記武漢愛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
有一家企業,紮根在安防行業,十年如一日,矢誌不渝;有一位企業家,立誌於物聯網產業,數載猶瞬間,堅持不懈;有一種夢想,在這位企業家的心中、在這家公司的戰略版圖中日漸清晰,這一夢想將在不遠的未來改變人們的生活。
這家企業就是位於美麗的東湖之濱的武漢愛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位企業家就是愛迪的創始人——為人低調處事嚴謹的張振先生。愛迪公司目前是武漢市知名重點科技企業,年產值數千萬元,客戶上千家,幾乎覆蓋了各個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愛迪在市場開拓、企業管理、團隊建設、產品研發、企業文化培養等方麵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信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進一步了解愛迪,筆者采訪了張振先生。
張振用一句話概況了愛迪的使命:那就是通過技術創新去改造人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是人類未來的環境。在這一使命的指引下,愛迪人共同努力,為愛迪製定了清晰的戰略目標、具體的計劃措施,打造出了一支優異的團隊,使得愛迪的製度、理念、文化緊跟時代的步伐。經過十餘年艱苦創業,愛迪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張振說:“現在是科技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我會帶領團隊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技術創新服務客戶,回報社會……愛迪未來一定會是一家優秀的企業,愛迪立誌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
這番話鏗鏘有力、充滿信心,令我絲毫沒有懷疑它的餘地。筆者睜大了眼睛,抬頭看了看這位企業老總,他架著一副銀色眼鏡,寬厚的笑容、深邃的目光、隨和的語調、過人的見識,儒雅而睿智。在他儒雅的外表之下,他的人生又有著怎樣的故事?他的睿智,又有著怎樣的格局和氣度?他的自信,來源於何處又將給他和他的企業帶來怎樣的未來?
誠信
誠信,是立業之本。辦企業,要以誠待人,以誠立業。——張振
從古至今,誠信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道德文化的核心。“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張振娓娓道來。誠信既是一種道德要求,也是評價人的基本尺度,更是一個企業存活的黃金準則。張振深諳這個道理,所以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充滿了自豪,他酷愛它、學習它,對它更是深信不疑。以至他一直將誠信作為其做人的行為準則,並將其作為愛迪的一項公司守則。
進入張振的辦公室,更能深刻地體會到他對於誠信的理解與堅持,在他辦公室的牆上有一幅著名書法家滕墨之先生書寫的作品“誠”。這個遒勁有力的“誠”字,不僅養眼還很入心,它更深的用意在於勉勵張振用誠信經營他的公司與他的人生,並以此影響員工及身邊的人。
這份至誠品性的獲得最早得益於家庭的熏陶。張振說是父親廣闊的胸懷,誠信為人的秉性,吃苦耐勞的精神,豁達的人生態度給了他生命的支點和信念,給了他不懈奮鬥的精神支柱。
張振出生在孝昌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中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第五。在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已過不惑之年。為了承擔家庭重擔,改善家庭生活,在勞動之餘父親還得搗騰各種小生意:窯貨、煙葉、木料……隻要能賺錢養家的生意父親都想辦法做。在張振的印象中,不管經曆多少艱難困苦,父親從未叫過一聲苦,說過一聲累,走到哪裏,都能聽到他豪邁爽朗的笑聲。
學習之餘,偶爾與父親同行,張振發現,父親不管去哪裏,都會以誠待人,有時甚至將自己賣的東西的缺點也主動示人,而且還主動幫助別人,所以父親一直很受人敬重。父親的高大形象和人格魅力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裏。
從小到大,張振一直以父親作為學習的榜樣,形成了誠信、務實、堅韌、執著的性格。現在,已經小有成就的他時常感歎:“我父親真有點生不逢時,如果他生於現在這個重視經濟建設的時代,他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企業家。”在他看來,自己現在仍沒達到父親的高度。
因此,用誠信樹立起企業形象,從一開始就是愛迪的不二法則。也是愛迪培養客戶忠誠度和美譽度的法寶。
創業之初,愛迪沒有名氣,在與上遊供應商的談判中,對方常有不信任的態度。對此,張振作了許多努力,用實際行動打動供應商,哪怕是供應商的產品有些瑕疵,也是先付款再共同解決產品的問題。幾年的堅持終於贏得了巨大的回報。現在,多家國際知名供應商都給予了愛迪企業授信額度。供應商的信任,是對愛迪守信的肯定與回報。
誠信在愛迪的市場開拓中也得到充分體現。張振時常說:“如果公司不能做的事情,賺再多的錢我們也不會做。絕不會拿公司的誠信去賣錢,那樣是不會長久的。”不論是做工程、研發還是開拓市場,愛迪始終把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因此得到眾多客戶的認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愛迪相當一部分客戶都是由老客戶介紹而來。
坦蕩
踏踏實實做事,光明磊落做人。一個人能夠坦蕩地麵對自己、麵對家庭和社會,必須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張振
張振認為踏踏實實的做事,很多人能做得到;而光明磊落的做人,則不是很多人能做得到的。“踏踏實實做事、光明磊落做人”便是他自己不斷實踐的座右銘。
“創辦愛迪,我從來沒有把它當生意做,而是一直當作事業在追求。如果說隻是賺錢,我沒必要做得這麼辛苦。”張振說,“一個公司存在的價值在於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能為社會服務,隻有做到了這些,才有存在的必要。否則,辦企業便沒有意義。”他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他的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事業,每年一定會自掏腰包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去兒童福利院看望需要關愛的兒童;修路捐贈更是家常便飯。
愛迪的人才戰略也反映了他踏實和坦蕩的秉性。他認為未來的時代,是一個知本時代;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以人為本是愛迪的人才價值觀。愛迪的人才戰略,就是用自己現代化企業管理製度和激勵機製,去吸引人才、使用人才,讓各路英才彙集愛迪,大家一起拚搏,一起成長,一起分享。公司早期的創業者,大都以激勵的方式成為公司的股東。在公司即將進行的股份製改造中,公司的核心人員也會得到相應的股份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