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當霸王遇上劉三 (2)(1 / 2)

然而,當項羽還沒來得及得意時,劉邦卻彎腰抓著自己的腳趾頭對著項羽罵道:項羽你個狗日的,射中我腳趾頭了!劉邦一聲怒吼,驚動了漢軍諸將,大家如夢初醒,圍上來把劉邦抬回漢軍帳中。

空蕩蕩的廣武澗上,隻剩下了項羽高大的背影久久不去,沒有歎息,隻有鬱悶,沒有責罵,隻有疑惑。明明射中了,為什麼劉邦卻說隻射中了腳趾,難道四隻眼睛也會看錯嗎?

項羽的疑神疑鬼是對的,劉邦這招就叫急中生智,有如墨魚撒墨蒙蔽對手。不過,如果劉邦知道項羽給他放的是什麼箭,估計打死他都不敢去廣武澗去和項羽對話了,因為項羽給他放的這箭不是一般的箭,而是弩箭。

弩也被稱作“窩弓”或“十字弓”。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雖然弩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是古代一種大威力的遠距離殺傷武器。

曆史上,強弩的射程可達六百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可達千米,是一種致命的武器。它之所以後來被普遍使用,是因為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操作,即使是菜鳥新兵也能夠很快地成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足以殺死一個花了一輩子時間來接受戰鬥訓練的裝甲騎士。

如此強弩,射出來的箭,時稱死亡之箭,比起樓煩的飛箭來說,那不知強了多少倍。然而當劉邦被一弩箭中胸,竟然還能喊得出那句遮人耳目的射中腳趾的話,真是天佑他也!

後悔已經沒用了,現在的問題是中箭之後命還能長久嗎?

劉邦躺在軍帳中,帳裏擠著慌亂的文官武將。禦醫來了,拔箭,塗藥,又觀察了一陣,說道,箭傷對生命構不成危險,但必須進行充分的療養。一直陪守在劉邦身邊的張良,終於鬆了一口氣。阿彌陀佛,謝天謝地,終於把命保住了!

這時,劉邦重傷的消息不脛而走,漢軍立即彌漫著一股不祥的氣息,這股不祥之氣飄過廣武澗,卻成了項羽的大喜新聞,項羽鼓動士兵振作精神,一旦確認劉邦病創之事實,馬上向西衝殺!

於是,項羽不再挑戰,而是像一隻雄獅得意地潛伏起來,整個廣武澗東西兩邊都進入了一種可怕的寂靜狀態。寂寞呀,寂寞,不在寂寞中激戰,就是寂寞中滅亡,一場即將到來的決戰在快速的醞釀當中。

對於項羽這種不正常的安靜狀態,隻要有一點軍事嗅覺的人,都能嗅出個所以然來。很幸運的是,張良第一個嗅到了這種不安的氣息。

於是,張良對劉邦建議道:大王,不管身體如何,一定要強忍病創裝出無事出行勞軍,萬一項羽聞聽漢王真的倒床不行的消息,楚軍士氣必盛,而漢軍聞之則士氣必衰,以楚之盛氣攻打漢之衰氣,不用等著打,直接猜都可以猜出個勝負。

劉邦一聽,頓覺一股寒氣自腳跟而上,直接竄上心頭。他這才明白項羽為何表現出如此異常的冷靜,原來他是在偷偷地觀察漢軍的行動。臭小子,你想搞掉老子,還嫩著呢。

於是,劉邦不得不強打精神,騎馬出行勞軍。看見劉邦高高地坐在馬上,士兵們就好像看到太陽出山一樣,臉上都露出了紅色的笑容。

微笑,很多時候隻是一種假象。漢軍士兵並不知道,劉邦正在忍受著一種怎樣的傷痛。他臉上強掛著笑容,強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向戰士揮手致意,其實,沒人看到他臉上正滲出豆大的汗珠。

劉季每走一步,仿佛都是在經受一次火山的煎熬;每笑一次,他的胸口都仿佛要窒息一般。但是,劉邦還是騙過了士兵們的眼光,沒有一個人相信他受的是重傷,而都相信,項羽射中的不過是他的腳趾頭,隻是一點小傷罷了!

漢王好樣的,漢王必勝!

漢軍士兵像一個個充了氣的皮球,再次鼓脹起來,他們歡呼漢王萬歲,這震天的喝彩一半因為欣喜若狂發出的,一半卻是故意向東澗的項羽示威的。他們都相信,這些鼓舞人心之聲肯定被風吹過了廣武澗,化成千千萬萬支利箭,再次無情地刺穿了項羽那些蠢蠢欲動的進攻計劃!

但是,劉邦為換得這些喝彩聲也付出了身體的代價,巡回一圈,重創發作,甚至比以前更加嚴重。在這種危急關頭,他立即想到一個辦法,借口繼續向成皋方向勞問士兵,趁機躲到成皋城內養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