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當霸王遇上劉三 (2)(2 / 2)

劉邦的這招就叫迷魂陣,這就好像一隻受傷的老鼠躲避於深洞,讓狂躁不安的雄貓遠遠地徘徊於洞外,卻又苦無計策。

劉邦不敢出洞,項羽果然也不敢妄動,他們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陣式對峙著,冥冥之中,他們仿佛都在等待著一個砝碼,借此來加強自己一方的重量?

到底那是一個怎樣的砝碼呢?這個砝碼又到底偏向了哪方?這是一個謎,到此為止,甚至還沒有人知道謎底到底藏在哪個砝碼的底下!

既然如此,那就耐心等候吧,答案馬上揭曉! 第十四章左右為難第十四章左右為難

龍且,韓信及濰水

當劉邦和項羽正在廣武澗吵得熱鬧時,他們的屬下大將也在東邊的齊國打得正歡,他們就是韓信和龍且。

韓信平定臨淄後,齊王田廣逃往高密,同時派人向項羽求救。正所謂逃不擇路,在生死存亡之際,曾經的家仇舊恨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報新仇複舊國。所以田廣也管不得項羽曾經跟自家父親大人有過不共戴天之仇,又厚著臉皮向他投奔而來。

而項羽聞聽田廣求救,也體現出了見義勇為之精神,立即派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向高密方向進發,與田廣會合,準備與韓信決一死戰。

在龍且看來,韓信千裏奔襲,而齊楚聯軍卻在自己的土地上保家衛國,這將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勝利將屬於他,屬於這二十萬楚國子弟兵們!

龍且得意得實在過早了,戰爭不是群毆,不是靠人多勢眾及站在自己的地盤上就一定能贏。戰爭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盡管龍且占盡了天時地利,可問題是,另外一個人和因素就不見得比韓信強了,如此打起來,還真的是勝敗未卜。

龍且屬下有一門客卻看出了龍且的麻痹大意及狂妄無知,他勸告龍且並且認真分析道:韓信乘勝前進,銳不可當,而齊楚聯軍又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戰爭,容易離散,不如就此深壁不出,令田廣號召齊國百姓造反,而韓信沒有立足之地,更沒有糧食供給,隻要拖他個幾月半載,韓信肯定不戰而降!

門客的這番道理,我們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待。首先,就隻論齊楚作戰容易逃散這點,那是高見一個。想想可知,楚漢相爭以來,連續惡戰四年之久,無論是漢軍或者楚軍,沒有一個士兵不討厭戰爭。而這次恰恰又在他們的家鄉附近開戰,如果真打起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保家衛國,而是趁機逃命回家,這危險之兆恰恰是龍且料不到的。

另外,他說到田廣號召齊人造反打亂韓信的作戰計劃,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想借此就能逼韓信不戰而降,這牛就吹得太過頭了。韓信是誰?他是那個曾經一無所有,差點餓死河邊的流浪漢,這麼一個光棍出身,好不容易混到大將軍職務的人,你叫他不戰而降,那比叫狗把到嘴的骨頭吐出來還要難得多!

然而,當龍且聽到門客這番多半桶水的意見時,不但沒有批判性地接受,反而予以全盤否定。他否定門客,不是因為這個建議沒有高度的實踐可行性,而是他認為楚軍勝券絕對在握,不必把自己搞得如此婆婆媽媽和一副丟人的窩囊相。

奇怪了,龍且為何有如此十萬分的自信呢?

說來可笑,龍且的自信竟然是來源韓信那廣為人傳的胯下之辱等故事。在龍且看來,韓信根本就是一個不值得畏懼的男人。難道不是這樣嗎,有哪個將軍年紀輕輕時,混到寄食於漂母這種窮困潦倒的地步的,甚至還從別人的褲襠下爬過去?

於是,龍且又對其門客說:項王是派我來救齊國來的,而沒有開打就讓韓信投降,那我還有什麼功勞?我還巴不得趕快開戰,隻要一打,我肯定勝利,那麼項王肯定能封齊國的一半土地給我!

龍且終於說出了心裏話,他瞧不起韓信不過在其次,更主要的是他早就想封王了。

是的,龍且替項羽拚死拚活了這麼多年,也該得到一塊土地安度晚年了。可齊王隻有一個,韓信想當齊王,你龍且也想當齊王,那怎麼辦?

看來,這戰不打還真是不行了。那隻能這樣約好了:不見不散,勝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