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李淵大廈的建成 (1)(1 / 2)

時間進入到公元624年,唐軍繼續從多方向朝輔公祏的大本營擠壓過去。新年過後,李孝恭率軍先後攻占樅陽(今安徽省樅陽縣)、鵲頭鎮(今安徽省銅陵市境內)和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銅陵和蕪湖是沿江重要城市,這裏離宋軍重兵設防的博望山(今安徽省當塗縣境內)長江防線近在咫尺。經過半年的激戰,唐軍主力已經和宋軍精銳麵對麵接上了,最後的總攻戰即將打響。

就在輔公祏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時候,比他小很多歲的他的年輕的老首長杜伏威,此時卻在長安突然死亡,時間是公元624年二月。

關於杜伏威的死因,千百年來,說法不一,莫衷一是。有說是李淵害死的,有講是杜伏威自己病死的。

《資治通鑒》對杜伏威的死惜墨如金,隻有一個字:“薨。”

《舊唐書》翻了一番,變成了兩個字:“暴卒。”

兩部權威史料對太保吳王的死因隻字未提,連一向喜歡評論的司馬光先生在此事件上也閉口不言,不知道是何原因。對一個敏感的政治人物,“薨”和“暴卒”說了等於沒說,這就相當於開了個新聞發布會,向公眾宣布杜伏威死了。至於到底是“因病醫治無效”呢,還是“畏罪自殺”或者是“其死因有關部門正在調查之中”,沒有交待。

歐陽修等人在《新唐書》中給出了杜伏威的一個死因:“伏威好神仙長年術,餌雲母被毒,暴卒。”

雲母是道家煉製出的一種丹藥,當時的上流社會很多達官貴人都相信服用雲母會強身健體、長生不老。其實這類道士煉製出的丹藥中的砷、汞和鉛的含量很高,長期服用會形成慢性中毒,但限於科學認知水平,眾人都對服丹之事樂此不疲,以至於中國曆史上因服食丹藥直接和間接死亡的皇帝至少數以十計,連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英明的皇帝也是因此而死。杜伏威確實好服丹藥,所以說他中毒死亡也不是沒有可能。但由於杜伏威死亡的時間窗口過於敏感,正處在他的部下大舉反叛的節點上,因而後世對他的死因就有了眾多猜測。

筆者個人認為,不能完全排除杜伏威是被李淵派人暗殺的。造反的輔公祏是杜伏威委任的江淮軍最高領導,這不能不讓李淵有所懷疑。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人在長安的杜伏威和造反有瓜葛,但政治多疑的李淵也不是沒有可能假定此事和杜伏威有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李淵動手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他殺死杜伏威,讓叛亂的江淮軍失去效忠對象,使他們變得群龍無首,絕了大家的想頭。

另外,杜伏威一直沒有交出江淮軍的統帥權,這也讓李淵放心不下。李淵在長安禮遇杜伏威,有很多籠絡安撫江淮軍的成分在內,使他們保持穩定。但既然江淮軍已經公然造反,也就沒有必要再對杜伏威供著養著了,不如早殺一天早絕禍根。

然而,這個江淮之王死亡的曆史真相究竟如何,沒人能說得有鼻子有眼。千年的光陰暗淡了一切印跡,我們的鼻子早已聞不到血腥,眼睛不再能看透迷霧。如果真的是李淵毒死他的,也許杜伏威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死因,因為作為皇帝,在他服食的雲母裏加點要命的物質太簡單不過了。有一點很清楚的是,杜伏威死時隻有二十六歲,還不到而立之年,在這種如火如荼的青春年華期間就追求長生不老,讓人覺得可悲、可歎、可疑。

杜伏威一生看走眼了一個人:輔公祏。輔公祏是潛伏在他身邊的一隻沒安好心的黃鼠狼,杜伏威全然不覺,他把黃鼠狼看成了“黃鼠狠”,雖然隻差那麼一點,但關鍵就壞在那點上了。在杜伏威在皇帝身邊當人質的時間節點上,他揮戈戳天,明擺著就是想在長安給杜伏威挑好墓地。沒見過部下造反,主將還能留著吃飯的家夥到永久的。

可憐杜伏威在李淵麵前一生謹慎,最後還是不慎死於非命,給後人帶來了無數的猜測。他死後不到一個月,輔公祏叛亂就被平定。李孝恭繳獲了輔公祏造反時特意偽造的杜伏威來信,他不知道這是輔公祏的假托之書,將其作為杜伏威是造反幕後總指揮的證據上報給李淵。李淵極度生氣,下詔“追除伏威名,籍沒其妻子”。取消了杜伏威生前的一切官職封號,把他的老婆孩子全部逮捕,罰為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