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美國一直在考慮對中國使用原子彈(1 / 2)

1964年10月16日下午,蘇聯設在中蘇邊境和蒙古國境內的多個觀測站,以及美國設在世界各地的11個情報觀測站,同時捕捉到中國核爆炸所釋放的電磁脈衝,日本也從地震波和大氣放射性煙雲測量中確認,中國在西部地區爆炸了一枚原子彈。

2007年的夏天,我們駐足在中國西部的荒原上,這裏就是中國羅布泊核試驗場。核火燃燒過的荒原,堅硬的沙礫呈現出灰黑色,火柴棍大小的小黃花開在其間。鏽跡斑斑的鐵絲網圍住一大片荒原,入口處,一根水泥樁上刻著五個大字——永久沾染區。鐵絲網內,有四個巨大的水泥基座,連接在基座上的鋼鐵塔架扭曲著臥在地上。一塊一米多高的花崗岩石碑立在四個基座的中央。我們蹲在石碑前,仔細辨認著。石碑正麵是張愛萍的草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心。”石碑背麵是原子彈爆炸日期和立碑日期。石碑嚴重風化,字跡已經殘缺不全。

這就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中心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爆心。現在,這裏仍然是常人難以涉足的軍事禁區,這裏的水文地質和土壤樣品仍然是國家機密。太多的秘密仍然不為人知,太多的疑惑直到今天仍未解開: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中國不顧一切搞原子彈?有人說是被逼的,那麼,是誰在逼?轟炸中國的原子彈為什麼最終沒有落下?又是誰參與製造了原子彈?

還有導彈、衛星。至今人們難以理解的是,以中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為什麼敢,又怎麼能搞成“兩彈一星”呢?可是竟然搞成了。

我們一直有一個願望:寫一本關於“兩彈一星”的書。真實地寫,寫出事情全部的真相。當然,我們知道這非常難。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從陸、海、空對朝鮮展開立體進攻。與此同時,美國軍艦遊弋於台灣海峽,美國戰機入侵中國領空。蔣介石來到海防前線視察,對官兵訓話,聲稱要反攻大陸。福建沿海地區遭到台灣飛機猛烈轟炸。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很快把朝鮮戰局穩定下來。

在美軍遭到沉重打擊後,1950年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會上公然說道:“我們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應付軍事局勢。”

一名記者問:“那是不是包括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回答:“包括我們擁有的各種武器。”

記者繼續追問:“總統先生,這是不是說正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又說:“是的,我們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它。”

顯然,如果使用原子彈,美國的目標當然是中國,中國軍隊參戰前,聯合國軍已將北韓軍隊趕至中朝邊境,如果中國不出兵,美軍取勝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在當時,主張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主要是軍方的人,麥克阿瑟對杜魯門總統的影響最大。西方不少人認為,麥克阿瑟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考慮的不隻是朝鮮問題,他說華盛頓根本不懂遠東地區的政治,打敗了紅色中國的軍隊,就可以讓蔣介石重返大陸,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用核武器。事實上,他已經準備好了。

麥克阿瑟的計劃是,把30到50顆原子彈投到中國的空軍基地和敏感地區,沿鴨綠江設置一條“放射性鈷地帶”。五角大樓不同意一下動用這麼多原子彈,主張隻對中國軍隊和物資集結地進行核打擊。

從五角大樓後來解密的文件中,我們得知,1950年12月,一批還沒裝配好的原子彈運到停泊在朝鮮半島海域的航空母艦上,供艦上飛機進行模擬訓練。同時,一批裝有核彈頭的導彈被送到美國設在日本的軍事基地衝繩。核攻擊的目標,仍然是中國。

美國沒投下原子彈,或許有多種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出於對自身的安全考慮。除了原子彈,美國動用了所有武器,其中有聯合國禁止使用的貧鈾彈和細菌武器。1952年3月,僅一個月,美軍就出動飛機865架次,在北朝鮮和我國東北地區投下大量攜帶病菌的老鼠、蒼蠅、蜘蛛、土蜂等昆蟲,造成二十多個城市和地區爆發霍亂、鼠疫。

1952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會由來自瑞典、法國、英國、意大利、巴西、蘇聯的7名獨立科學家組成調查團,對美國使用細菌武器進行調查。中國科學家錢三強隨團前往。錢三強陪同國際調查團聽取了美國被俘飛行員諾克?奎恩關於投擲細菌彈的供詞;錢三強又陪同調查團在山洞、醫院檢查受到細菌感染的士兵。一天,他和英國科學家李約瑟乘坐的吉普遭到美機轟炸,炮彈燃起的氣浪使吉普失去控製,差點翻下山溝……

很快,調查團拿出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稱:朝鮮及中國東北,確已成為細菌武器的攻擊目標,美國軍隊以許多不同方法使用了這些細菌武器,其中有一些方法,看起來是把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細菌戰所使用的方法加以發展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