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0章 《東方紅》樂曲,從太空傳遍了世界(2 / 2)

會議結束了,但是還有一個會等著周恩來,他要馬上趕到京西賓館去。他最後說:“同誌們,我先走了,預祝你們成功!再見!”

周恩來疲憊的身影消失在人們視野中。

兩天之後的深夜,周恩來親自打電話通知國防科委:中央同意你們發射衛星的安排,並批準衛星和運載火箭轉往發射陣地。另外,再請轉告錢學森同誌,經毛主席批準,衛星不裝安全自毀係統。

4月20日,周恩來再一次打來電話,指示:這次發射要做到安全可靠,萬無一失,準確入軌,及時預報。絕不能帶一個疑點上天。”

基地馬上將“安全可靠,萬無一失,準確入軌,及時預報”十六個字,做成巨幅紅色標語,掛在了高高的發射塔上。

4月23日,錢學森、李福澤、栗在山分別在《發射任務書》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1970年4月24日入夜,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場場坪上,空無一人,萬籟俱寂,周圍的聚光燈把場坪照得如同白晝,載著衛星的乳白色火箭挺立在高高的發射塔上,待命起飛。

錢學森、任新民、李福澤、栗在山等領導和眾多的專家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擴音器裏,不斷傳出各種臨發射前的口令和報告聲……

臨戰前的緊張氣氛,讓人一輩子難以忘記。

指針指向20時。擴音器裏傳出指揮員的口令:“一小時準備。”

此時,在喀什、湘西、南寧、昆明、海南等觀測站,人們也都在崗位上工作,靜靜地期待著……

讓人感慨的是,衛星發射時,因為所使用的通信線路全都是靠電線杆架起來的明線,為防止有人破壞,各地動員了數十萬民兵,從發射場到各個觀測站,全國數萬公裏的線路上,保證每一根電線杆下麵,日夜都有人值守。這恐怕是個創紀錄的數字。

讓我們再回到導彈基地。地下控製室裏,一排排的儀器前,突然有一個信號異常,工作人員隨即一片忙亂。不一會兒,錢學森、李福澤、任新民等人急切地進入地下控製室。人們正在緊張查找故障原因。原來是衛星應答機對地麵觸發信號失去反應,應答機丟失了信號!”

錢學森說:“必須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要不然的話就會影響衛星跟蹤質量的精度和預報的準確性。”

但是要排除故障,順利的話,也得三四十分鍾。李福澤看一下表,離預定的發射時間隻有35分鍾了。他建議推遲發射。

錢學森同意。李福澤隨即拿起紅色專線電話向周恩來報告,總理在電話中說: “同意推遲發射,必須把應答機問題解決好。不要慌張、要沉著、冷靜、謹慎。”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在焦急地期待著。李福澤拿出煙盒,又塞回了口袋。錢學森在焦躁地踱步。任新民緊皺著眉頭。就在這時,一名技術人員興奮地跑來報告,找到了故障點,是地麵觸發信號源性能下降,功率太低,造成觸發不良。

不是衛星的問題就好。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了。這時是21時整,幾人商量一下,定下21時35分發射,並馬上向北京報告。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44秒,隨著讀秒結束,年輕的操縱員胡世祥迅即按下發射按鈕。

大地震撼,在山呼海嘯般的轟鳴聲中,運載火箭噴吐著桔紅色火焰,離開發射台,徐徐升上天空,漸漸地在發射場上空消失……

揚聲器裏,不斷傳出各種報告的聲音——

“星箭分離,衛星入軌。”

“跟蹤良好。”

…………

中國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深邃的宇宙中,突然傳出清晰的《東方紅》樂曲……

這顆衛星向全世界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宣告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這是中國新的高度,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舒緩的《東方紅》樂曲聲中,發射場沸騰了。錢學森、任新民、李福澤、栗在山、方平、秦小陽等人都流下了眼淚,人們歡呼、擁抱、跳躍……

《東方紅》樂曲,從太空傳遍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