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鮮半島烽火突起,台海地區則陷入“平靜”。雙方的局部停戰協定,讓解放軍的炮兵們顯得無事可做,在他們的眼皮低下,對手正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船隻撤退島上民眾。在3天之內,守軍將把島上的全部居民撤走,為雙方建立一個可以隨意施展的戰場。
解放軍海軍也閑著,在“高雄”號和4艘“成功”級護衛艦全部被擊沉之後,除了正在撤離平民的運輸艦之外,台灣海軍就不敢再在台灣海峽內出現。台灣所剩下的那兩艇潛艇早就太老舊得失去戰鬥力,此時還停靠在港內。
隻有潛艇部隊相比之下,事情還“多一點”,可惜也沒好到那去。空軍的空襲以及“封閉令”的發布,嚇跑了許多商船,進出台灣的商船數量不多,潛艇部隊參與封鎖行動所取得的效果也提高不了多少。所以潛艇部隊的精力都用在“招待”美國艦隊上,隻在台灣附近海域留下少量用於監視台灣,隨便打幾隻“獵物”,大部分潛艇都去與美國軍艦開展“友誼活動”去了。
解放軍空軍部隊也沒事了,經過14日“最後的瘋狂”之後,僅有的一點精確製導彈藥消耗完了。倉庫裏還有大量普通的航彈,可使用這些沒有製導能力的航彈除了效果不好之外,付出的損失也大,再說可以攻擊的目標不多了。台灣海軍的大型軍艦被躲到港口內,出來活動的隻有一些導彈艇之類的小型船艇,而且東躲西藏。對於這些出來的“東西”,飛行員根本“看不上眼”,至於躲到港口內的大型軍艦,飛行員也沒有興趣。海軍對多繳獲幾艘台灣軍艦很感興趣,說是不能裝備部隊,也可以拆了賣廢鋼鐵。
台灣的各工廠、橋梁等設置是被列入禁止轟炸的名單中,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能打爛了,不然戰後還要重建。甚至台灣的各軍工也屬於禁止轟炸的目標,因為台灣的軍工工業水平太低,構不成威脅,再說解放軍對這些工廠的機械設備很感興趣。
台灣的地麵防空武器早已在空襲中損失慘重,不用飛行員們擔心了。台灣的飛機損失也同樣很大,沒有力量空襲大陸。所剩不多的戰鬥機不是躲到“佳山”基地,就是躲到不易被發現的地方,在地麵上摧毀這些飛機的機會不多。
空軍工作剩下的,除了偶爾攻擊一下台灣的電子係統之外,就是空中遊獵和美國人開展“友誼活動”了。空中遊獵方式是很簡單的,就在空中打伏擊,引誘台灣飛機出戰,然後將其在空中擊落。多數情況下是以多打少,這可是訓練飛行員的好機會,有飛行員稱此為:“實戰訓練法”。
呂秀蓮的心情沒有因為台灣挨的炸彈減少而好起來,反而越來越壞。她已經很久沒有休息了,因為她聽到的都是壞消息。空軍損失過半,海軍不敢出港,陸軍基本沒有什麼損失,可士氣低落,逃兵開始增多。人們紛紛搶購食品等必需品,不法商人從中作亂,造成物價飛漲。台幣對外幣的彙率大跌,如果不是利用戰爭狀態,關閉股票市場,真不知道股票指數能下跌多少。半數居民的水、電供應中斷。電力供應的中斷,以及原料供應與市場銷路等不利情況,使大部分工廠停工,失業人數激增,社會秩序陷入混亂。台灣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國民黨、親民黨等黨派正利用戰場失利之機,向民進黨發起攻擊,民眾的反戰反台獨情緒高漲,不得不派出軍警實施鎮壓。民進黨黨內對她也不滿意,把失利的原因推到了她身上,讓她有口難辯,裏外不是人。
戰場上取勝無望的她,想與大陸和談,結束戰爭。實際上,與大陸和談的事從開戰的第一天開始,就在進行了,台灣通過秘密的通道,如某些“知名人士”,不斷向中國傳遞“和平”的信息,開出的和談條件也由開戰時的,要求大陸接受台灣獨立,變成現在的台灣放棄獨立,大陸放棄進攻。也就是說,台灣承認實際上已經戰敗。可惜中國大陸對和談一事,從來沒想過,對於台灣提出的條件,胡思考的答複是,12日為:“這是談判的時候嗎?”13日為:“有談判的必要嗎?”14日則成了:“談判?剛開始就要結束,不行!”到15日中國大陸政府終於有了點誠意,開出了一個條件,不過呂秀蓮想都不想的拒絕了,因為條件是:“先把呂秀蓮的頭送來,表示一下和談的誠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