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河洛降神奇兒出世弧矢見誌遊子離鄉(3 / 3)

令坤聽了,大喜道:“你言正合我意。”(一主一將,應寓仁心。)當下停了博局,挾了弓矢,一同出室,四處探望,並沒有毒蟲猛獸,隻有一群喜雀,互相搏鬥,因此噪聲盈耳。韓令坤道:“雀本同類,猶爭鬧不休,古人所謂雀角相爭,便是此意。”匡胤道:“我等可有良法,替他解圍?”令坤道:“這有何難,一經驅逐,自然解散了。”匡胤道:“你我兩人,也算是一時好漢,為甚麼效那兒童舉動,去趕鳥雀呢?”令坤道:“依你說來,該怎麼辦?”匡胤道:“兩造相爭,統是狠戾的壞處,我與你挾著弓箭,正苦沒用,何妨彈死幾隻暴雀,隱示懲戒。來!來!你射左,我射右,看那個射得著哩!”令坤依言,便抽箭搭弓,向左射去。匡胤也用箭右射。颼颼的發了數箭,射中了好幾隻,隨箭墜下,餘雀統已驚散,飛逃得無影無蹤了。(除暴之法,均可作如是觀。)

兩人方橐弓戢矢,忽又聽得一聲怪響從背後過來,仿佛與地震相似,急忙返身後顧,那土室卻無緣無故坍塌下來。令坤驚訝道:“好好一間土室,突然坍倒,正是出人意外。虧得我等都出外彈雀,否則壓死室中,沒處呼冤呢!”匡胤道:“這真是奇極了!想是你我命不該死,特借這雀噪的聲音,叫我出來,雀既救我的命,我還要他的命,這是大不應該的。現在悔已遲了,你我不如拾起死雀,一一掩埋才是。”(莫非仁術。)令坤也即允諾,當將死雀盡行埋訖,然後分手自歸。

會晉亡漢繼,中原一帶,多被遼主蹂躪,民不聊生。匡胤年逾弱冠,聞著這種消息,未免憂歎,恨不得立刻從軍,驅除大敵。既而遼主道歿,遼兵北去。(事見五代史,故此處從略。)匡胤父弘殷,已為匡胤聘定賀女,擇吉成婚。燕爾新歡,自在意中,免不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到了漢乾中,(隱帝時。)弘殷出征鳳翔,戰敗王景,積功擢都指揮使。匡胤未曾隨征,在家閑著,又惹起一腔壯誌,便欲辭母西行。乃母杜氏,不肯照允,他竟潛身外出,直往襄陽,在途寄信回家,勸慰母妻,那母妻才得知曉,但已無法挽留,隻好聽他前去。

匡胤初經遠遊,未識路徑,本擬向西從父,不意走錯了路,反繞道南行,及自知有誤,索性將錯便錯,順道行去。所苦隨身資斧,帶得不多,行至襄陽,一無所遇,返將川資一概用盡。關山失路,日暮途窮,那時進退維穀,不得已投宿僧寺。僧徒多半勢利,看他行李蕭條,衣履黯敝,已料到是落魄征夫,樂得白眼相對,當下嘩聲逐客,不容羈留。匡胤沒法,隻好婉詞央告,借宿一宵,說至再三,仍不得僧徒允洽,頓時忍耐不住,便厲聲道:“你等禿奴,這般無情,休要惹我懊惱!”一僧隨口戲應道:“你又不是個皇帝,說要甚麼,便依你甚麼?我今朝偏不依你,看你使出什麼法兒!”道言未絕,那右足上已著了一蹋,不知不覺的倒退幾步,跌倒地上。旁邊走過一僧,叱匡胤道:“你敢是強徒嗎?快吃我一拳!”說時遲,那時快,這僧拳已向匡胤胸前猛擊過來。匡胤不慌不忙,輕輕的伸出右手,將他來拳接住,喝一聲:“去!”那僧已退了丈許,撲塌一聲,也向地上睡倒了。還有幾個小沙彌,嚇得魂不附體,統向內飛奔。不一時走出了一個老僧,衲衣錫杖,款款前來。匡胤瞧將過去,卻是龐眉皓首,臒骨清顏,比初見的兩僧,大不相同,不由的躁釋矜平,竦然起敬。小子有詩詠那老僧道:

莫言方外乏奇人,參透禪關悟夙因。

願借片帆風送力,好教真主出迷津。

欲知老僧如何對付,且至下回表明。

看本回一段總冒,已將宋朝三百年事,包括在內。所謂振衣揭領,舉網定綱,以視俗本小說,空空洞洞的說了幾句套話,固自大相徑庭矣。後半敘入宋太祖出身,都是依據正史,不涉虛誕,偏下筆獨有神采,令人刮目相看,是蓋具史家、小說家之二長,故能雋妙若此。古人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吾於作者亦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