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把鷹徽插到敵人的土地上去。”(1 / 3)

反法同盟蠢蠢欲動

拿破侖稱帝後,始終視法國為勁敵的英國,十分害怕拿破侖真的會跨過狹窄的英吉利海峽,大舉進攻英國本土。1804年5月威廉·皮特再度出任英國首相後,—直在積極拚湊新的反法同盟,他先是拉攏對歐洲大陸抱有野心的俄國。沙皇早就想稱霸歐陸,拿破侖的存在是最大的障礙,俄法兩國於1804年斷絕了外交關係。由於英國許諾出錢出糧,並保證出兵相助,俄國決意要遏製拿破侖的擴張勢頭,讓法國退回到從前的疆界裏去,於是俄英兩國在1805年4月11日秘密簽訂了同盟條約。

接著英國又給奧地利拚命打氣。奧地利不甘心兩次在意大利的戰爭失敗,這時通過幾年的停戰已恢複了一點元氣,便急於要向法國複仇,收回失地。1804年11月6日,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同俄國沙皇亞曆山大簽訂了一項秘密條約,以防止法國勢力在意大利的滲透。可是拿破侖在意大利繼續為所欲為。1805年5月26日,拿破侖宣布自己為意大利國王,他的繼子歐仁·德·博阿爾內(約瑟芬皇後的侄子)作為副王代表他主持意人利的政務,又先後將皮埃蒙特和熱那亞並人意大利土國對拿破侖在意大利的所作所為,奧地利特別感到惱火,它念念不忘奪回意大利,想乘拿破侖埋頭準備進攻英國之機,從背後給他一刀,子是便被英國收買,甘心為其火中取栗。1805年8月9日,奧地利秘密加人英俄陣營,第三次反法同盟由此建立起來,隻是尚未公開宣布。

在英俄兩國的鼓動慫勇下,奧地利開始秘密動員軍隊,準備對法作戰。俄國答應派兵支援,按照三方達成的協議,俄國出兵18萬,奧地利出兵30萬,而英國則答應每年給每10萬軍隊提供125萬英鎊的開銷,但總兵額以40萬為限,用於對付法國。遠在北方的瑞典雖未明確參加反法同盟,但早與英、俄、奧等國暗中眉來眼去,它答應子必要時出兵1.2萬人相助。普魯十此時尚不敢與法國公然為敵,它采敢了騎牆政策,表麵宣布中立,實則試圖兩兩討好,從中牟利得知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的消息時,拿破侖正在英吉利海峽的布洛涅港,準備指揮大軍跨過海峽大舉人侵英國,他已經為這次人侵做了長達兩年半時間的準備工作。在平息二月陰謀引起的麻煩和加冕稱帝之後,拿破侖繼續積極施行其人侵英國的宏偉計劃。1804年7月9日,他曾親臨布洛涅視察,檢閱整支人侵艦隊。

在英吉利海峽這一邊的法國及盟國荷蘭的各大港口,停泊著數千艘船隻,十幾萬大軍已經整裝待發。成功的關鍵在於有適宜的天氣,波濤洶桶的英吉利海峽雖說不上很寬,卻是一道天然的障礙。拿破侖並不太懂海軍戰術,但作為一個戰略家而言,他不覺得自己需要學習什麼新東西,因為戰爭原理本是可以通用的。他曾寫信給出使土耳其的布律納元帥說:“我在這裏大約集結了12萬人和3000艘登陸艇,隻等順風就可以把帝國之鷹送到倫敦塔上去。”然而他的登陸艇所等待的不僅僅是順風,而且還要等待該死的英國海軍艦隊從海峽上消失。可這一等就是一年要製服英國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昔日堪與英國海軍匹敵的法國海軍,在大革命時期已經衰數。拿破侖上台後曾大力扶植海軍,但建設海軍很不容易,法國一時半會兒尚難造出相當數量和質量的戰艦來同英國艦隊抗衡。拿破侖自己對海上戰爭知之甚少,海軍中也找不出幾個得力的將領。當時法國主要的沿海港口,如布勒斯特、羅什福爾和土倫等,都被英國軍艦封鎖,法國艦隊被困在港內行動困難,數次試圖誘離英艦的企圖也未成功,因此無力協助陸軍進攻英倫三島。由於英國海軍控製了英吉利海峽,如果沒有軍艦的有力保護,整裝待發的法國登陸船隊,是不可能靠近英國海岸的。

雖然西班牙於1804年12月12日對英宣戰,成為法國的盟友,但法國海軍在西班牙海軍的支援下,依然在對英海上作戰中屢遭敗績,其主力艦隊因此不敢冒險衝人英吉利海峽,相反卻是撤往西班牙南部,隨即被英國艦隊封鎖在加的斯港內。這樣看來,在短時期內法國是很難徹底打敗負隅頑抗的英國了。由於法國海軍遲遲未能奪得製海權,進攻英國的運輸船隊無法起航,人侵遙遙無期,而歐洲大陸的後院又將起火,奧地利已經在威尼斯和蒂羅爾集結軍隊,準備有所行動,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也在蠢蠢欲動海軍令人失望的表現令拿破侖又急又氣,時不我待,無奈之下他不得不放棄跨海進攻英國的宏偉計劃。1805年8月他在布洛涅作出決定,將人侵行動再推遲一年,轉而命令在海峽邊待命的陸軍調頭東進,準備對奧地利和俄國開戰。對於不爭氣的海軍,拿破侖於9月14日命令主力艦隊突破英國艦隊的封鎖,出港支援法國陸軍登陸那不勒斯,就此引發了帆船時代的最後一場大海戰。

特拉法爾加大海戰

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聯合艦隊從加的斯港拔錨起航,英國艦隊早已嚴陣以待。10月21日拂曉,雙方在西班牙西南海岸一個名叫特拉法爾加的海角附近遭遇。

參戰的法西聯合艦隊有戰列艦33艦,其中法艦18艘,西艦巧艘,另有巡洋艦7艘,共有大小火炮近300.門,船員約3萬人,統由法國艦隊司令皮埃爾·夏爾·德·維爾納夫海軍中將指揮。此人生於1763年,是一個貴族出身的海軍軍官,他在法國大革命中幸免於難,從此官運亨通,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是勝格懦弱、優柔寡斷,並不適宜指揮一支作戰艦隊。雖然他不乏勇氣,但對戰勝英國海軍卻缺乏信心,因而也最終失去了拿破侖的信任。當維爾納夫得知皇帝派來接替他的將領正在途中的消息後,才決心與英艦不惜一戰,以避免承擔怯戰罪名,蒙受難堪的恥辱。法西聯合艦隊分為前衛、中軍和後衛三個縱隊,法艦在前,西班牙軍艦殿後,前衛艦隊由法國的杜馬諾瓦海軍少將指揮,中軍艦隊由維爾納夫自己親自指揮,後衛艦隊則由西班牙海軍中將格拉維納指揮。在33艘戰列艦中,有1艘西班牙四層甲板艦“聖特立尼達”號,其側舷裝有130門火炮,堪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另有3艘三層甲板艦,兩艘各裝112門火炮,1艘裝了100門;其餘戰艦都是兩層甲板艦,6艘裝了80門炮,22艘裝了74門炮,最小的1艘裝了64門炮。看起來像是一支強大的艦隊,可駕馭這些堅船利炮的人員卻素質不高,由於該艦隊被英國艦隊長期圍困在加的期港內,造成物資短缺,士氣低落,而且官兵缺乏必要的戰備訓練。所有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削弱了聯合艦隊的戰鬥力英國地中海艦隊有戰列艦27艘,巡洋艦4艘,快速帆船2艘,共有約2500門炮,近2萬名船員,司令官是英國海軍的驕傲—海軍中將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此人生於1758年,比維爾納夫年長5歲,本性與之完全不同,向以大膽果敢著稱,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海軍將領。昔日的征戰雖已使他失去了一隻眼睛和一條胳膊,卻並沒有削弱他的鬥誌。今天對陣的敵艦隊指揮官維爾納夫,就是在1798年尼羅河口海戰中從納爾遜手中逃脫的幸存者,難怪維爾納夫要對納爾遜望而生畏了。盡管英艦數量不及對手,但期待已久的納爾遜還是決然求戰。為了搜尋維爾納夫的艦隊,他曾橫跨大西洋,一直速到了西半球的法屬加勒比群島,現在他不想失去消滅敵艦的大好時機。當時的風向是西北偏西,由西向東行駛的納爾遜艦隊分為兩支分艦隊,納爾遜指揮北麵的上風縱隊,有12艘戰列艦,他的副手科林伍德海軍中將指揮南麵的下風縱隊,有巧艘戰列艦。在這些戰艦中,有7艘三層甲板艦,3艘裝了100門火炮,4艘裝了98門炮;其餘20艘為兩層甲板艦,一艘裝80門炮,16艘裝74門炮,3艘裝64門炮。納爾遜原本還有6艘戰列艘,但先前已被他派去為一支運輸船隊護航了。從艦隊現有的實力看,無論在船隻、火炮還是船員的數量上都要遜於對手,可是納爾遜堅信英國海軍良好的素質可以彌補這些缺陷。

到了21日的早晨,大戰臨近之時,維爾納夫又喪失了作戰的勇氣,決定返回加的斯港,向南行駛的法西聯合艦隊轉而向北航行,並排成一路戰鬥縱隊,久疏戰陣的聯合艦隊在轉向編隊時發生混亂,法、西艦隻夾雜在了一起。一看時機來到,納爾遜立即命令進攻,英艦順風快速駛近,使得法西聯合艦隊來不及退回加的斯港,交戰已不可避免,主動權掌握在了納爾遜手中。按照納爾遜事先製定的作戰計劃,他的分艦隊直插法西聯合艦隊的前衛與中軍之間,攻擊維爾納夫旗艦所在的中軍,科林伍德的分艦隊則直插法西聯合艦隊的中軍與後衛之間,攻擊其後衛。由於當時的大帆船轉向非常不便,再加上風力的影響,法國前衛艦隊無法及時救援後麵的艦隻,這樣英艦就對受攻擊的敵艦隊占有相對的數量優勢,並可使敵艦首尾難顧,從而各個擊破。納爾遜獨創的戰術根本不同丁當時盛行的兩支艦隊並排對轟的傳統戰法,並且他給卜屬獨立行動的自由,以發揮他們的主動精神。這種不拘一格的天才戰術使得英艦在戰鬥中處於有利地位。開戰前納爾遜向部下發出了著名的信號:“英格蘭要求人人克盡厥職!”這一旗號大大激勵了英軍官兵的鬥誌。

維爾納夫與納爾遜打過交道,對其采用的獨特戰術還是有所了解的,可是究竟應該如何應付這樣的攻擊,他卻束手無策。臨近正午時分,海戰開始,英艦在西,法西艦在東,英艦以兩路縱隊攻擊法西聯合艦隊亂糟糟的一字橫隊,英國炮火最猛的主力艦隻領頭,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104門炮)也衝在前而。風向對英國有利,炮火硝煙可以有效地擋住敵人的視線〕開戰之前,雙方按照當時的規矩,幾乎同時升起了各自的國旗,船上鼓樂齊鳴,十兵舉槍敬禮,頗有紳十風度,好像將要進行的是一次禮節性的拜訪,而非你死我活的廝殺。

法國戰艦首先開火,但是準星很差,幾乎未給對方造成什麼損傷。科林伍德的旗艦“皇權”號(100門炮)一馬當先衝人敵陣,其他英艦隨後魚貫跟進,與敵艦展開慘烈的近程炮戰,一時間彈如雨下,蔚藍的海洋頃刻成了一片血與火的世界。由於距離太近,兩軍艦隻有的甚至發生猛烈碰撞,士兵跳艦肉搏,子彈和刺刀代替了大炮。殘酷的戰鬥使得甲板上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殘肢斷臂隨處可見,其狀慘不忍睹、在交鋒中,法國人和西班牙人雖都不失勇氣,但有效的戰術、熟練的協同配合以及訓練有素的海軍使得英艦漸漸占了上風,特別是英艦裝備的近距離巨型短炮,給法西艦隻造成了可怕的破壞。兩軍激戰幾個小時,法西軍艦被打得七零八落,中軍和後衛艦隻損傷慘重,不少軍艦因力不能支而被迫向英艦投降。維爾納夫和他的旗艦“布桑陶爾”號(80門炮)陷入重圍,最後也一起落入英國人乎中西班牙的“聖特立尼達”號是當時世界上惟一的一艘四層甲板戰列艦,又高又大,因而成了一個R目的靶子,6艘英艦對其展開圍攻,終迫使它降旗投降。法國戰列艦“阿基裏斯”號(74門炮)則在炮戰中被擊沉。

等到姍姍來遲的法國前衛艦隊加人戰鬥之時,海戰已臨近尾聲,法艦徒勞的進攻也被挫敗。眼看大勢已去,法西聯合艦隊的殘餘艦隻四散逃命。傍晚時分,海戰結束,英國海軍獲得了輝煌的勝利。他們傑出的指揮官納爾遜勳爵卻沒有那麼幸運,由於衣著顯眼,他在戰鬥中被法艦“可畏”號(74門炮)上的狙擊手擊成重傷,子彈穿透身體打斷了他的脊椎骨,這是致命的一擊。下午4時30分,在彌留之際納爾遜得知了英國大勝的消息,臨終前他欣慰地說到:“感謝上帝,我已經盡到了我的職責!”死時年僅47歲。

法西聯合艦隊在戰鬥中損失了18艘戰列艦,除1艘沉沒外,其餘17艘均被英艦俘獲,幸存艦隻也大都受損,死傷2600人,被俘7000人,在海戰中身負重傷的西班牙海軍中將格拉維納回到加的斯港後也不治身亡。英國艦隻有半數損傷嚴重,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以及科林伍德的旗艦“皇權”號由於衝在最前頭,曾遭到敵艘的圍攻,受傷尤重,但幸好沒有一艘伉沒或被俘,人員傷亡1700人。白當天晚上起,返航的英國艦隊受到了魁風連續4天的襲擊,業已負傷的艦隻遭到更為可怕的損壞,雖免於沉沒,但丟失了許多戰利品,一些被俘艦隻或擱淺或被迫放棄,“可畏”號和“聖特立尼達”號沉沒,不少海員喪生。所謂禍不單行,在海戰中幸免於難的法西聯合艦隊也因暴風雨而損失了數艘艦隻。

一名回來損捷的艦長向英國海軍大臣彙報的第一句話就是:“損告,我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但是我們失去了納爾遜勳爵!”納爾遜勳爵的遺體被保存在白蘭地酒桶裏運回英國,1806年1月9日官方在倫敦為其舉行隆重的國葬。倫敦市中心的一個廣場改名為特拉法爾加廣場,以紀念這場偉大的海戰。敗軍之將維爾納夫曾獲準參加納爾遜的葬禮,之後他被釋放回國,可是拿破侖對他的失敗耿耿於懷,不想再召見他,無勳的維爾納夫於絕望之中在雷恩的一家飯店裏自殺身亡。他在遺囑裏辛酸地寫道:“幸運的是,我沒有孩子繼承我這敗將的臭名!”拿破侖對納爾遜甚為推崇,特拉法爾加海戰4個月後,他命令在所有法國軍艦上都應懸掛納爾遜的畫像,而且他還仿效納爾遜的做法,命令每艘軍艦都漆上醒目的大字“法蘭西要求人人克盡厥職!”

特拉法爾加海戰後,帆船艦隊又進行過多次交鋒,但沒有一次這樣令人難忘,如此受人注目。特拉祛爾加海戰是一次真正的決定性戰役,輝煌的勝利拯救了大英帝國,慘痛的失敗使得法國海軍一蹂不振,100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就此告一段落,英國艦隊從此控製了海洋。拿破侖法國的海上貿易被迫停止,其海外領地也麵臨著英國的軍事威脅。更為重要的是,英國現在可以從海上對任何一處陸地發起攻擊,伺機打擊拿破侖的薄弱環節。拿破侖征服英國的夢想由此成為泡影,他隻好把目光轉向東方,眼下的陸上敵人才是最迫在眉睫的威脅。

奇襲烏爾姆

在失去了一舉擊敗英國的最佳時機後,拿破侖決定采用各個擊破的戰術,光打敗反法同盟中最薄弱的一環—奧地利,必須在俄國援軍趕到之前給予奧地利軍隊以毀滅性打擊,然後再迎戰俄軍。他先前發出的要求奧地利軍隊恢複原來狀態的最後通碟在9月3日被奧地利拒絕。

奧地利的如意算盤是,乘拿破侖進攻英國之機,進軍南德意誌和意大利,一舉收複失地。為此奧地利軍隊以意大利為戰略重點,34歲的查理大公是奧地利最優秀的將領,他率領9.5萬奧軍,對駐守在意大利的法軍采取攻勢,以期奪回意大利北部地區。在南德意誌方麵,由斐迪南大公率部7.2萬人,前進至多瑙河上遊及其支流伊勒河一線,暫取守勢,牽製法軍,並等待俄國援兵的到來,在人數L獲得可觀的優勢後再伺機向法國本土推進。斐迪南大公年方24歲,乳臭未幹,實際指揮軍隊的是他的參謀長一53歲的卡爾·馬克·馮·萊伯裏希男爵,此人剛惶自用,率部獨自向萊茵河一線冒進,卻又想當然地以為拿破侖軍隊不可能很快到來。在蒂羅爾方麵,約翰大公率部2.3萬人,準備兩麵接應1805年7月,俄國同奧地利達成協議,決定出兵10萬援助奧地利,以德意誌地區為主戰場。但是俄軍行動遲緩,庫圖佐夫將軍的部隊8月下旬出發,要兩個月後才能抵達目的地巴伐利亞,俄國人卻還一相情願地以為他們會比拿破侖早到3個星期。此外另有俄國、瑞典、丹麥、英國和漢諾威組成的五國聯軍5萬人,企圖收複1803年被法國奪取的漢諾威,並進而侵人荷蘭。俄國、英國還同那不勒斯拚湊了三國聯軍5萬人,目的是將法軍逐出意大利南部。普魯士則心懷L測,它像英國一樣敵視法國,但又暗中凱覦德意誌地區的霸權,同奧地利有著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因此它一方麵想參加反法同盟,通過戰爭來瓜分法國的領地,卻又怕拿破侖先進攻它,一方麵又暗地裏希望法國教訓奧地利,以成全普魯十當上德意誌的盟主。所以普魯士工國政府蠢蠢欲動卻又顧慮重重,最終采取了所謂的中立政策,實際上是想坐山觀虎鬥,視戰局的發展決定下一步的行動。這種損人利已的企圖事後證明是糟糕至極,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反法同盟諸國各懷鬼胎,行動卻磨磨蹭蹭,而且他們還想盡量保密,可是拿破侖早已完全明自他們的意圖。

到了1805年8月23日,拿破侖眼看進攻英國無望,決定大軍秘密東調,強行軍500英裏,從海峽沿岸轉移到多瑙河這邊來。法軍取勝的希望就在於迅捷的行動和集中的兵力。敵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卻很分散拿破侖計劃在俄軍到來之前,法軍主力在南德意誌主戰場實施戰略奇襲,一舉殲滅孤軍冒進的斐迪南大公軍隊,而在意大利方麵采取守勢,牽製住查理大公的軍隊,不讓他增援多瑙河方麵。為此,他特意請出已退休的47歲的馬塞納元帥,計他指揮6.5萬人的駐意大利法軍,抗擊查理大公。拿破侖早已洞察奧普這兩個德意誌國家間的勾心鬥角,對它們之間存在的矛盾知道得一清二楚。他絲毫不相信普魯士政府所謂中立的誠意,並且認為普法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能巧妙地利用普魯士的中立給法國造成的有利形勢。拿破侖不想同時跟奧普兩國作戰,於是他先拿北德意誌的小邦漢諾威作為誘餌,以使普魯士繼保持中立。8月24日,拿破侖的宮廷大總管迪羅克將軍前往柏林,與普魯士國王排特烈·威廉三世談判,拿破侖表示願意將法國剛兼並的漢諾威割讓給普魯士,貪婪愚蠢的普魯士國王一下子就上鉤了。接著拿破侖又寫信給巴伐利亞、巴登和符騰堡這三個德意誌選帝侯以及黑森·達姆斯塔特伯爵,對他們威脅利誘,要求他們同法國結盟,這兒個國家勉強答應了他的要求。這樣,拿破侖爭取到了幾個盟友,既可以在他們的領土上作戰,還可得到他們軍隊的支援。不過在4萬盟軍中,隻有巴伐利亞軍隊稍有戰鬥力。

拿破侖思維敏捷,行動快速,一旦計劃製定,實施起來決不浪費一分一秒。他以騎兵作為大軍的前衛,先期開赴萊茵河地區。s月29日,拿破侖最終發布了進軍令,在英吉利海峽沿岸等候進攻英國的17萬多法軍精銳將要火速奔赴萊茵河—多瑙河地區。全軍共計20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17.6萬人,擁有286門野戰火炮。近衛軍是拿破侖的精銳部隊,下轄幾個團的步兵擲彈兵、步兵狙擊兵、騎兵擲彈兵、騎兵狙擊兵,兩個騎兵憲兵連,一個在埃及招募來的騎兵連和一個意大利營。法國近衛軍全由百裏挑一、出類拔萃的老兵組成,戰鬥力很強,他們有薪金,吃得好,穿著特別漂亮醒目的軍服,戴著高大的熊皮軍帽,顯得非常神氣。加人近衛軍是每一個法軍士兵的夢想,在這支部隊裏可以接近他們日思夜想的皇帝,直接保衛他的安全。拿破侖對於這支部隊也是非常珍惜,輕易不肯動用此時,最北麵的第一軍在漢諾威,奉命於9月2日出發,目的地是格廷根;第二軍在比利時西南部港口布魯日,目的地是美因茨;其後兩軍均要進至維爾茨堡,在那裏與同盟國巴伐利亞的軍隊會合。在奧地利軍隊人侵之後,巴伐利亞大公帶著他的軍隊退至維爾茨堡和班貝格,以等待法軍的援助。第三、西、五、六各軍以及近衛軍和騎兵都在英吉利海峽邊的布洛涅,將於8月27日出發,向位於斯特拉斯堡和曼海姆之間的萊茵河各渡口前進。第七軍在大西洋港口布勒斯特,行程最遠,它奉命在渡過萊菌河以後占領弗賴堡地區,以封鎖黑森林的出口。

拿破侖還從集結在海峽邊的法軍部隊中抽調兵力組成一支徉攻軍團,由布律納元帥指揮,留在原地迷惑英國,餘部急速向萊茵河挺進。9月2日拿破侖離開布洛涅,“英格蘭軍團”搖身一變成廠“大軍團”,不渡海峽而是要準備渡萊茵河了。倫敦得救了,維也納卻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從海峽沿岸到萊茵河的行軍距離為375英裏,這在當時算得匕是遠距離的大兵團運動了。拿破侖的大軍團以每天15英裏的驚人速度急行軍,9月25日渡過萊茵河,並繼續向多瑙河上遊地區前進,這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戰略機動之一。這支龐大的軍隊出發時每個士兵僅攜帶了4天的幹糧,各軍在行進途中就地獲取糧株給養,幸好所經之處都是富庶之地,而且正好秋收剛剛結束,法軍補給無虞。

在開戰前,拿破侖向奧地利攜出警告,要求其部隊恢複平時的狀態,否則他將率10萬軍隊進人巴伐利亞。但奧地利置若罔聞,9月3日,拿破侖的最後通牒被拒絕了。奧軍斐迪南大公和馬克將軍的部隊於9月8日侵人巴伐利亞境內,10日占領其首都慕尼黑,並繼續向西進至多瑙河畔的要地烏爾姆,可是他們對快速接近的法軍竟一無所知,正好成了掉進拿破侖嘴裏的獵物。

9月29日,拿破侖在斯特拉斯堡向全軍將士發布了一個進軍公告:

士兵們:

第三次同盟的戰爭開始了:奧地利軍隊已經越過萊茵河。它違反條約,進攻我們的盟友,並將之逐出他們的首都……你們自己曾不得不急行軍,借以保衛我們的邊界,但你們已經越過了萊茵河隻要我們還沒有確保日耳曼集團的獨立,支撐住我隻要我們還沒有確保日耳曼集團的獨立,支撐住我們的盟邦,使我們的非正義侵略者的狂妄行為遭到抄敗,我們將不停止前進。我們將不再搞沒有保證的和平:將不再讓我們的仁慈貽誤我們的政策。

士兵們!你們的皇帝正在你們的中間;你們隻是這個偉大民族的先鋒隊;如果有必要,整個民族將按照我的號召,奮起扞衛國家,粉碎這個由英國的仇恨和黃金交織而成的新的同盟。但是,士兵們!我們還將急行軍,還將忍受種種疲勞和匱乏。

人們正在為我們設置障礙,我們將克服它們;隻要我們還沒有把我們的鷹徽插到我們敵人的土地上去,我們將決不休息。

這就是著名的公告《把鷹徽插到敵人的土地上去》,從此它成為法軍官兵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拿破侖親自率領大軍團向斐迪南大公和馬克的右翼迂回,意圖切斷位置突出的該部奧軍與奧俄聯軍其他部隊的聯係。法軍6個軍以繆拉元帥的騎兵為前衛,快速越過南德意誌地區,從四麵八方像一隻章魚的觸須一樣伸向毫無戒備的奧軍。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和巴伐利亞軍隊在南下途中,不打招呼就通過了中立的安斯巴赫侯國領土,而該國恰好是普魯士的附屬國,結果招來普魯士人的一片憤怒抗議聲,要不是拿破侖趕忙致歉,差一點就要導致一場普法戰爭。

法軍行動之快捷出乎奧軍意料之外,等到得知法軍的真實情況,強大的法軍已成排山倒海之勢從他的右麵壓了過來。這時馬克才感到有被切斷後路和包圍的危險,慌亂之中他命令分散的奧軍向鳥爾姆方向集結,企圖固守待援,可這並不是什麼好辦法。他既不肯暫時退卻,又來派重兵扼守多瑙河以阻止法軍渡河,結果導致進退失據。俄軍對法軍的行動也是情然不知,而且俄奧軍隊之間也沒有什麼聯合行動的計劃,所以遠水救不了近火。

1805年10月8日,法軍大部隊安然渡過多瑙河,將前來阻擊的一小股奧軍擊潰,然後轉而向西,在朽廷根又將一個奧地利加強師打敗,俘敵3800人。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乘勝追擊,於10月12日收複慕尼黑。斐迪南大公和馬克而對優勢法軍,連戰不勝,不得已躲進了烏爾姆,法軍乘機切斷他們退往維也納的後路。為了防止敵人援軍的迅速到來,拿破侖分出部分兵力監視,其他部隊向烏爾姆步步進逼,包圍殲滅戰的重任交給了他的妹夫繆拉。馬克眼看大勢不妙,乘法軍尚未合圍,派一支2萬人的軍隊將斐迪南大公護送出去,以免其被法軍俘虜。法軍在烏爾姆東北方回正好露出個辛隙,斐迪南大公就從這裏突圍,他置指揮大權不顧,率領一小隊人馬逃脫,馬不停蹄一直跑到了數百英裏之外的波希米亞地區,可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護送他的2萬人幾乎被追擊的法軍全殲,試圖向烏爾姆以南逃跑的一個師也在途中被消滅大半。馬克6萬多人的部隊現隻剩下一半左右10月13日,法軍做好了總攻的最後準備,拿破侖向全軍將士發布了一個破舞軍心的公告:

軍人們,一個月前我們在海峽沿岸紮營對付英國,但是一個邪惡的同盟迫使我們飛到了萊菌河。

要不是你們麵前的這個敵人,我們今天就已在倫敦了。我們就已經洗雪長達六個世紀的肚辱並恢複海上自由了。

軍人習門,明天將是一個比馬倫哥大捷輝煌百倍的日子,敵人已被置於馬倫哥戰役同樣的境地。你們在這次會戰中的豐功偉績定將流芳百世10月14日晨,內伊元帥的第六軍向烏爾姆東北六英裏的埃爾欣根村發起攻擊,該村由1.5萬奧軍駐守,附近有一座多瑙河大橋,是被圍奧軍的最後退路。內伊軍經過一場激戰,終於拿下了這個險要的據點,俘獲3000人和20門火炮,殘敵退守烏爾姆。得勝的法軍順勢將烏爾姆圍了個密不透風,至此,馬克已成甕中之鱉,欲逃不能。10月16日法軍炮轟城市,拿破侖要求馬克投降,並威脅說如果奧軍拒絕投降,將會遭到像土耳其人一樣可怕的下場。1799年3月7日,拿破侖在巴勒斯坦地區攻占雅法城,曾經大肆屠殺土耳其戰俘馬克見抵擋不住,隻得乞降。10月20日,馬克率奧軍殘部3萬人,內有將軍16名、騎兵3000人。向法軍投降。他們俯首帖耳地從法蘭西皇帝麵前依次走過並放下他們手中的武器,60門火炮和所有的彈藥、軍旗等物資連同鳥爾姆要塞一起交給了勝利者。前後加起來,奧地利軍隊這一仗損失多達6萬人,而法軍此戰僅死500人,傷1000人,大部分損失出自內伊軍。此時最近的俄軍相距尚有100英裏之遙。

法軍以輕微代價換來了鳥爾姆大捷,麵對如此迅捷的勝利,狂喜的法軍士兵向他們的統帥歡呼:“我們的皇上創造了新的戰爭藝術,不用武器,而用我們的雙腿來作戰!”拿破侖在公告中對他的大軍也是備加讚賞:

大軍的士兵們!在15天內我們打完了一個戰役,我們提出來要做的事已經完我了,我們把奧地利皇家部隊趕出了巴伐利亞,並在它的那些邦的主權的基礎上重建了我們的聯盟。這支既誇耀又冒失地來到我們邊境上的軍隊被消滅了然而這同英國有什麼關係!它的日的已經這到:我們不再在布洛涅,而它的津貼費將既不增加,也不減少由10萬人組我的這支軍隊,有6萬人當了俘虜。他們將去接替我們的新兵在在村的工作。200門大炮,全部車輛,90麵軍旗,他們所有的將軍,都在我們的支配之下;逃脫不了我們這支1.5萬人的軍隊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