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之道說白了就是用人之道。一個領導再有本事,再有想法,倘若沒有人跟著幹,或者不努力去幹,就不會有什麼業績。沒有業績的領導肯定不是一個好領導。能不能當好領導,就看領導者的手下有沒有人才,他們努力不努力工作,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在物質上厚待人才外,情感上留住人才更為重要。領導者要學會在人格上尊重人才、在工作中支持人才、在生活中關心人才、在情感上安慰人才。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統天下。得知隱士範雎熟知兵法,頗有遠略,遂驅車前往拜訪。見到範雎後,秦昭王屏退左右,跪而請教:“請先生教我。”但範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於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請教,且態度上更加恭敬,可範雎仍不語。秦昭王又跪,說:“先生難道不願意教寡人嗎?”這第三跪打動了範雎,道出自己不願進言的重重顧慮。秦昭王聽後,
第四次下跪,說道:“先生不要有什麼顧慮,更不要對我懷有疑慮,我是真心向您請教。”範雎還是不放心,就試探道:“大王的用計也有失敗的時候。”秦昭王對此並沒有發怒,並領悟到範睢可能要進言了。於是第五次跪下,說:“我願意聽先生說其詳”。言辭更加懇切,態度更加恭敬。這五次連續的下跪感動了範雎。他答應出山輔佐秦昭王,這才有了秦昭王後來如願以償地一統天下。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太公兵法》中說:“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就是說,尊崇有才能的人,那麼智謀雙全之士就會投奔於你;俸祿優厚,忠義之士就會死命報效。這話說明了對待人才既要給予優厚的物質待遇,更要在禮數上尊敬他們,在情感上留住他們。領導者不要以為錢就是萬能的。人才之所以是人才,除了傑出的才能,還在於他們有超越世俗的追求,往往不會為五鬥米折腰。
光憑待遇來吸引人、留住人,不考慮感情的投入,是肯定行不通的。即使人才暫時留了下來,隻要聽說有待遇更高的地方,該跳槽的還是跳槽。話再說回來,對於這樣唯利是圖的人才,領導者敢放心使用嗎?因此,在待遇留人的基礎上加上情感留人,人才才會死心塌地為你服務。有時適當的“小恩小惠”,可以體現對下屬的關懷,可以“籠絡”人心,戰國時期以養士著稱的齊國國相孟嚐君,就很會用這一手法。當有客人來訪與他交談時,他就讓近侍躲在屏風後麵,記錄他與客人的交談內容,將客人的家庭及親戚住處記錄下來。客人離開後孟嚐君已經派人問候了他的親戚並給予幫助。客人從親戚那裏知道了詳情,自然感激萬分,於是,都自願成為孟嚐君的追隨者。
“小恩小惠”的好處在於:由於“小”,它可以經常給予,這種時間上密度的感情轟炸彌補了漫長的年度和季度獎勵的等待。“小恩小惠”的好處還在於它貼近下屬心理的個性化。“小恩小惠”不僅僅是實物,善於駕馭下屬的管理者,總是從點滴做起,讓下屬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你的關懷,使他產生無限的溫暖。
其實,隻要時刻抱著關愛下屆的信念,你就會發覺,一切都可能是你給下屬施與“小恩小惠”的機會。比如:
留意每個節日與每個下屬的生日。
節日慶祝與生日禮品不僅僅意味著對下屬的關懷,還可以調劑日常的工作氛圍。在傳統節日到來的時候,可以依據節日內容的不同搞一些適當的活動,如春節的紅包、兒童節時送給下屬孩子的禮物、中秋節的月餅,等等,將關懷一點一滴地送出。
下屬住院時,親自探望。
下屬住院了,上司親自去探望,說道:“看你不在崗位上,真的感覺到工作沒有了頭緒、慌了手腳。快安心把病養好吧!”結果,這個下屬感動不已,出院後十分賣力,為他的上司也贏得了更多的利潤。
提供舒適的工作條件。
下屬選擇工作的時候,工作條件是否舒適是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辦公地點的選擇,辦公環境的布置,上下班班車舒適與否,下屬專用停車位的設置等都是所要考慮的因素。
抓住歡迎和送別的機會表達對下屬的關心。
調換下屬是工作中常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領導者總認為不就是來個新手或走個老部下嗎?來去自由,願來就來,願走就走。這種思想很不可取。當下屬來報到上班的第一天,領導背著手說:“小陳,你是北大的高才生,來我們這裏虧待不了你,好好把辦公用具收拾一下準備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