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前言(1)(1 / 2)

一、從寶麗萊破產說起

如果你在股市投資,你的選股標準是什麼呢?我想,一個候選公司在所處行業的市場地位當然是大家公認的重要標準之一。可是,這個標準也會出錯,哪怕一個公司在其行業是第一。寶麗萊公司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寶麗萊公司於1937年由艾德溫·蘭德和喬治·威爾懷特所創立,最早以生產太陽鏡和發明其他光學技術為主。蘭德是個發明天才,上哈佛大學一年級時就厭惡了枯燥的學生生活,輟學專攻他著迷的化學和光學方麵的發明。1947年,蘭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即時成像係統,一年後推出了一次成像相機和專用膠卷當時轟動了整個世界。威爾懷特則精於推銷和管理,有“完美的推銷商”之譽。兩人相得益彰,共同奮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將寶麗萊公司轉型為照相設備專業公司。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寶麗萊一路順風,1972年。寶麗萊生產出SX—70,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直接快速“吐出自印相片”的照相機,成為一個行業的長期霸主,在世界商界紅極一時。20世紀70、80年代的美國,擁有一台SX—70相機一度成為時髦的標誌。到1982年,寶麗萊已成為一家資產數十億美元的巨型企業。

寶麗萊過去之所以一路發展幾十年,依賴的看家本領就是對一次成像技術的壟斷。但是,誰能想到,在照相領域,一場數碼成像技術革命在20世紀90年代末突然爆發,數字時代突如其來。2000年,雖然寶麗萊相機賣出了創紀錄的l310萬台,但全世界的數字相機也售出了1110萬台。數字相機是未來照相機行業的趨勢,不僅具有“即拍即得”的功能,而且有接入電腦遠程傳輸的用途,隨著電腦、互聯網的普及,數字相機越來越受市場的歡迎。一次成像的相機顯然大勢已去。2001年,美國寶麗萊公司因無力償還巨額債務而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引起了世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這家曾以一次成像技術而稱雄全球快速成像業數十年的公司轉眼問變成了等待收購的對象。1997年,寶麗萊的股價每股一度高達60美元,可2001年被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摘牌時降到了28美分。寶麗萊從一個行業的壟斷地位在短期內走向沒落既讓人震驚,又令人感歎不已,更令人萬分困惑。什麼是寶麗萊失敗的根本原因呢?這對經濟製度有什麼寓意呢?

一個企業,在一個行業內長期生存,要有適應環境的能力,能對付不可預知的意外事件。寶麗萊公司就沒有適應能力,當寶麗萊相機麵對更廉價、更多用途、更即時的數碼相機時,無法實施企業戰略轉型,在短短幾年內從最“漂亮”的成像企業到失去了生存的機會。

世界經濟史中的“寶麗萊”也是有的。中國在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中華民族依靠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度堪稱為世界一流的農業和手工業。來自歐洲和阿拉伯的遊客們曾對中國的財富讚歎不已。1794年,中國清朝乾隆皇帝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當中國沉浸在世界第一的榮耀中時,一場生產力革命即工業革命在英國突然和悄然爆發,英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迅速超過中國。1840年,中國被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擊敗,從此陷入近百年動亂的深淵,人們的生活水平降低到世界的最底層。1990年,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的年會主題是“如何應付日本的挑戰?”。曾幾何時,當年何等輝煌的日本經濟,目前卻還不能走出長達十多年的“泡沫經濟”陰影。日本經濟當前的困難與它的昔日成功一樣意義深遠。日本今天發生的既是一場“寶麗萊”式的悲劇,又是對世界各國的一個警示。本書將論證,由技術革命帶來的世界生產力革命是不可預期的和不可避免的,這是對經濟製度的最大挑戰。怎樣有效應對這個挑戰呢?隻有具備了適應性效率,一個經濟係統才能實現長期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否則,就很可能出現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社會矛盾難以解決。

二、什麼是“學習經濟”?

經濟學本身基本上算一門科學【經濟學也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證研究,即是什麼。另一部分是規範研究,即應該是什麼。規範經濟學是價值判斷。20世紀50年代後,數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運用使經濟學的邏輯性加強,21世紀,計算機數字模擬將成為經濟學越來越菁普遍的研究方法。】。1968年,瑞士銀行在慶祝300周年活動時宣布成立“經濟科學”(Economic Science獎項。經濟學大師馬歇爾(Alfred Marshall)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務中休養生息、活動和思考的人們的學問。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務方麵最有力、最堅決地影響人類行為的那些動機”。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經濟學沒能為人類解決迫在眉睫的經濟挑戰提供一個長期有效的辦法,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例如,在1991年日本經濟開始停滯後,經濟學家提不出一種言之成理的說明,也提不出一套有效的克服經濟停滯的處方,麵對日本經濟的困境簡直是一籌莫展。另外,從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到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亞金融危機,許多發展中國家都經曆了一段時期的資本大量流人後又經曆了短期內的資本大量外流。資本逆轉數量一次比一次大,而且很突然,從而造成一些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的嚴重失衡,許多發展中國家彙率大幅度貶值,導致貨幣危機,並可能引發銀行危機,於是,信用緊縮、投資急劇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急速下降和失業大量上升。對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出現的國際資本逆轉,當前經濟學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以至予國際上關於“新國際金融體係”的探討缺乏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