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利率和資本理論
預期投資收益率與市場實際利率有密切關係【本章以下所提到的利率均為實際利率。】。利率變動對投資的影響是通過影響投資的資金成本起作用的:當利率上升時,投資的資金成本就會上升,在某一給定項目的預期投資收益率一定的情況下,當資金成本上升到一定水平,該項目的投資就會沒有利潤,因此企業就不會進行投資。對於個別企業來講,由於其項目的預期投資收益率一定,因此利率一定幅度的變動對其投資決策的影響並不大,但當經濟中項目的預期投資收益率呈現一個連續的分布時,利率的變動就會通過影響資金成本從而在邊際上影響投資總量。低的利率不一定啟動投資,正如美國經濟2001年的經濟困境一樣;但高的利率一定會壓製投資。
一、新古典利率和資本理論
在新古典經濟學中,利率是作為資本積累的邊際收益而出現的。資本表示購買具體的資本貨物存量所需的貨幣總和。在原則上可以為特定的資本貨物或貨幣資本建立起向量的真正的對應物。資本包括資本品是理所應當的,將資本合成一個或大或小的同質總量則被認為是一個指數問題。新古典經濟學的廠商理論便通過邊際生產力方程的變換來求出資本的需求函數。如果要素和產品市場是競爭市場,則一個代表性的企業將雇傭勞動力,租用機器,直至工資、機器租賃費等於它們各自的邊際收益產量。也就是說,資本具有邊際收益遞減的特性,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繼續追加資本,則追加每一單位資本的生產力要遞減,最後增加的那個單位資本的生產力最低,最後增加的這個單位資本被稱為邊際資本,邊際資本生產的產品量為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如果生產要素服務的供給是外部因素決定的,則這種資本需求理論可以說是“決定”利率的,即利率決定於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新古典利率理論預言,隨著資本不斷積累,利率將愈來愈低。
應當指出,新古典利率理論和我將談到的新劍橋利率理論主要指長期利率。凱恩斯區分了“自然利率”即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凱恩斯認為短期利率決定於貨幣的供給與需求,貨幣供給就是某一時刻一個國家的貨幣供給總量,它由中央銀行控製;貨幣需求就是人們為滿足交易、預防和投機等動機而持有貨幣的欲望。貨幣需求為收入的同向函數,而為利率的反向函數,均衡短期利率就是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的利率。短期利率不能長期過度偏離長期利率的變化趨勢,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對短期利率的調節能力受長期利率的製約【長短期利率兩者的關係是期限結構理論所研究的主題。對此詳細討論超出本書的範圍。】。
我現在來詳細闡述新古典利率理論。一個整體經濟係統的生產活動在任何時刻都麵臨著技術的製約。這一表述必然意味著隻有在給定的任何技術狀態下,由現有技術對投入的組合所設定的限製方式才能形成產出。經濟學家對物質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技術關係的縮略語是“總的生產函數”,它常常表述為:Y(t)=F(L(t),K(t),H(t),A(t))。這裏Y(t)是指此經濟總產出GDP、L(t)、K(t)、H(t)和A(t)分別指勞動力、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生產力,F是指支配這些投入轉變為總產出的技術函數。對這一關係的形式沒有事先的約束,因此,所有投入的加倍可能導致低於產出的加倍,或正好等於產出的加倍,甚或高於產出的加倍。如果前者能保持,生產函數就被說成是屬於規模報酬遞減(它所采取的方式是將更多的投人用來生產等量的產出);如果第二個條件滿足,就說成是規模報酬不變;在最後一個條件下,是規模報酬遞增(在較高的生產水平下生產一個額外單位的產出要比在較低水平下生產它所需要的投入少)。我假定規模報酬不變的“總的生產函數”的形式是【該函數是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