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國際金融新體係(1)(1 / 2)

第一節國際貨幣體係發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共建立了兩個國際貨幣體係:布雷頓森林體係和浮動彙率體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至1973年,國際貨幣體係建立在布雷頓森林體係之上。布雷頓森林體係要求每個國家根據黃金來固定其貨幣值。由於每種貨幣都有固定的黃金價值,所以所有貨幣都相互聯係在固定彙率體係之中,美元成為該體係的主導貨幣。各國都有義務維持貨幣的平價,並使波動不超過平價上下1%的幅度。當一國由於出現經常性賬戶不平衡而難以維持其彙率時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求助於布雷頓森林體係新創建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出現暫時的困難提供短期貸款,但要獲得這種貸款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條件,相應要變動國內的經濟政策,恢複內部的平衡或是將貨幣貶值。

布雷頓森林體係實際上是以美元充當國際貨幣,同時,由於美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兌換黃金,故也是一種金彙兌本位製,即各國貨幣盯住美元,美元盯住黃金,因全世界黃金的總量有限,從而實現彙率穩定。該體係的最大問題在於美元和其他貨幣的不平等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一旦稍有變動,這個體係便會難以維持。該體係對於第二世界大戰後國際經濟的恢複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進入加世紀60年代後期,其矛盾開始暴露,金融危機開始產生,到了20世紀70年代已是危機四伏,特別是美國本身的經濟問題,如高經常性賬戶赤字。1973年後,浮動彙率製度取代了布雷頓森林體係。浮動彙率製度是中央銀行幹涉外彙市場,由外彙市場來決定彙率水平的製度【在浮動彙率製度和固定彙率製度之間還有往多種折中的安排。】。

為什麼布雷頓森林體係會崩潰呢?為什麼美元與黃金脫鉤?國際上流傳的說法是美國為了扭轉經常性賬戶赤字。為什麼是在1973年崩潰而不是1963年或別的時候?1971年信息革命在美國悄然爆發。就我所知,至今還沒有人對這些時間上的“巧合”認真探討過。我在這裏講一個新“故事”。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美國的工業革命得益於英國和歐洲大陸資本的長期流入,從1910年美國進入常規部門發展階段,資本收益率逐漸下降,開始向國外輸出資本,以取得更高的收益率。美國的資本賬戶是開放的,開放的資本賬戶製度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1971年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標誌的信息技術大大加快了國際資本流人和流出美國的速度,根據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的“不可能的三角理論”,即資本完全的自由流動(開放資本賬戶)、固定彙率和自主的貨幣政策三者隻能取二,指的是下述三個目標中,隻能達到兩個,不能三個目標同時實現。由於資本流動速度突然加快,自由度增強,美國會關閉資本賬戶嗎?不會的,因為美國要向外輸出資本。所以。美國就必須在自主的貨幣政策和固定的彙率體製中擇一。美國會放棄自主的貨幣政策嗎?20世紀70年代,美國陷入高通脹和高失業的困境,放棄自主的貨幣政策就等於放棄了政策手段來反高通脹,這不符合美國的國內經濟利益。美國國內經濟利益一定壓倒國際經濟目標。那麼,對當時的尼克鬆政府來說,隻有一條出路,就是放棄固定彙率體製,即讓美元與黃金脫鉤。一旦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彙率就發生很大變化,布雷頓森林體係解體。1973年以後,貨幣政策獨立性和資本自由流動在發達國家得以實現,但保持彙率穩定不複存在。浮動彙率製度在發達國家的廣泛實行,使各國政府有了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便宜手段。即調整彙率。對采取浮動彙率製度後,國內通貨膨脹可能失去了穩定的碼頭【國際經濟學的一個新觀點是名義彙率與國內通貨膨脹關係不大,所以我用了可能一詞。】,對貨幣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