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代的學校
隋(公元581-6l8年)結束了長達300多年的社會動亂,實現了南北統一。隋初,統治者為革薪政治,扭轉風俗,重視對人才的培養,注意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廣泛地建立了學校。朝廷設立了國子寺,置祭酒,總管全國的學校教育工作,這是我國曆史上設立專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設置專門的教育長官之開始。在國子寺下設立五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各有博士5人,助教5人)、書學、算學(各有博士2人,助教2人),五學學生合計980人,前三者是儒學,學習內容是儒家經典。後二者以教授專科知識為主,屬專門學校,標誌著隋代專科學校的多樣化。當時,還有些專門學校與行政業務機構結合在一起,尚未分離。如在大理寺中,設律博士8人,教授若幹學生;在太常寺下屬的太醫署,設醫學博士、按摩博士、咒禁博士、藥園師等,教授若幹學生;在太仆寺中設有獸醫博士,教授若幹學生;在秘書省屬下的太史曹,設天文、曆法、漏刻博士,教授若幹學生等。這表明專門學校的設置已有多種多樣的形式,為以後各種專科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國子寺為國子監,成為獨立的教育領導管理機構,國子祭酒作為教育行政長官。國子監的名稱一直沿用至清朝。
隋代地方學校也有發展,特別是黃河中下遊一帶的州縣,學校教育的發展較快,講誦之聲不絕,出現了初步繁榮的局麵,但邊遠州縣仍處於落後狀態。後因隋煬帝對內橫征暴斂,對外窮兵黷武,致使國內各種矛盾日益激化,“戎馬不息,師徒怠散”,學校教育也隨之衰落下去了。
2.唐代的官學係統一
唐代(公元618—907年)繼承和發展了隋代的學校教育製度,在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文化科學水平發達的基礎上,經過百餘年的經營和發展,學校教育製度已相當完備,在中國和世界學校教育發展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由中央直接設立的學校有“六學”、“二館”。中央六學屬於直係,包括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太學”隸屬國子監,長官為國子祭酒。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屬大學性質,書學、算學、律學屬專科性威“二館”是崇文館和弘文館,屬於旁係。弘文館歸門下省直轄;崇文館歸東宮直轄。皇族子孫另立皇族小學。
從貞觀至開元,國力最強盛,也是學校最發達的時期。唐太宗時於國學增築學舍至l200間,各學學生達2260人。興旺發達的文化教育事業,不但統一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唐代統治的穩定,而且使唐朝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當時四方儒士雲會京師。四鄰如高麗、百濟、新羅、高昌等國,相繼遣子弟請入國學。文成公主人藏後,吐蕃讚普慕唐文化,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詩》、《書》等。內外諸生,鼓篋而升講筵者,至8000人,濟濟洋洋,盛況空前。國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番地區)、吐蕃(現西藏地區)等都派遣子弟到長安學習,附國子學讀書,學成返回,再換一批學生,持續時間較長。南詔(現雲南大理地區)派遣子弟到成都學習,人數次數都較多,學成而歸的有數百人。這說明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積極進行了文化教育的交流。
唐代尊崇道教,不僅在中央設置了崇玄學,隸屬於尚書省祠部,而且各州也建立了崇玄學,設玄學博士l人,講授《老子道德經》、《莊子》、《列子》和《文子》等道教經典,學生畢業後可參加道舉考試。
唐代學校行政管理與製度
(1)入學的身份與名額’弘文館與崇文館屬皇親國戚貴族學校,招收皇帝、太後、皇後親屬和宰相等高級官員的子弟50名。國子學招收文武三品以上高級官員的子弟,限300名。太學招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限500名。
(2)之間,學否合格。
(3)弟及科舉凡地方官中優秀者生入學後一切飲食服用皆由學校供給。師生初次見麵,舉行隆重的儀式,獻禮拜師,行“束惰之禮”;國子學和太學學生每人送絹三匹,四門學和地方官學的學生每人送絹兩匹。此外還贈送酒肉,分量不限。學生的“束惰之禮”分成五份,三份送給博士,兩份送給助教。行“束惰之禮”是表示學生尊師,與所發俸祿的性質不同。
(4)教學計戈9教學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按文字多少,把儒家經典分為大經、中經與小經三類。《禮記》、《左傳》要學三年;《詩》、《周禮》、《儀禮》、《易經》要學二年;《尚書》、《公羊傳》、《穀梁傳》要學一年半;《論語》、《孝經》要學一年。大經和串經是分班必修的,小經作為選修、《孝經》、《論語》作為公共必修課。教材由朝廷規定,用孔穎達等編的《五經正義》。學生除學習儒經外,還要學習書法及各項禮儀。
(5)學校行政管理,國子監設祭酒1人從三品,是朝廷任命的教育行政最高長官;設司業2人,從四品下,助祭酒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設丞1人,從六品下,掌管學生的學業成績;設主簿1人,從七品下,負責文書簿籍,掌管印鑒。凡學生有不率教的,連續下第或九年在學無成者,過假期不返校或作樂雜戲、違犯校規者,都要開除其學籍。
(6)教師與教法教師有博士、助教、直講等。博士分經授諸生,要把所擔任的科目授完,不得中途改授其他科目。助教佐博士分經教授,直講佐博士助教分經教授。博士助教既是學校教師,又是政府官員。他們在校教職的大小以在政府裏所屬職位的高低為標準。如國子學博士須有正五品以上的資格,助教須有從七品以上資格,其他各校(太學)的教師等級和待遇以次減等。教法為分經教授,有讀有講,有不少博士博學善講,如徐文遠博士“多立新義”、“博而且辨”、“聽者忘倦”。各校要求學生一經習畢方許另習一經,讀熟經文之後方可教授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