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1 移動平均線的含義和種類(1 / 2)

1.什麼是移動平均線

(1)移動平均線定義。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將過去若幹日(周、月、小時等其他時間單位)的股價(彙率)與當日(周、月、小時等其他時間單位)的股價(彙率)相加,除以日期(周、月、小時其他時間單位)總數,把每日(周、月、小時其他時間單位)得出的平均數繪於圖上,便成為移動平均線。

(2)計算方法。

N日移動平均線=N日收市價之和÷N

以時間的長短劃分,移動平均線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一般短期移動平均線5天與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長期有200天及280天。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上漲,該市場呈多頭排列;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下跌,該市場呈空頭排列。

移動平均線說到底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便於識別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它不會領先於市場,隻是忠實地追隨市場,所以它具有滯後的特點,然而卻無法造假。

2.移動平均線的種類

(1)簡單移動平均線。名副其實,最基本的移動平均線就是簡單移動平均線。計算出有關價格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就得到了這樣的平均線。

在“移動平均線”術語中,“移動”的意思是,當我們計算新的平均值時,一般先從前一個移動平均值中減去最早的那個價格數據,然後再把最新的價格數據加到這個數值上。如此一來,隨著新的數據的不斷加入,平均值也就向前移動了。

移動平均線的時間參數越大,則單個的價格數據對平均值的影響越小。

移動平均線的時間參數越短,則移動平均線越“貼近”價格圖線。這類平均線對當前的價格變化更為敏感,從這個意義說,這是其有利的一麵。它也有不利的一麵,那就是引發“拉鋸現象”的可能性也同時加大了。長期的移動平均線提供了較強的平滑效果,但是它們對當前的價格變化較為遲鈍。

(2)加權移動平均線。在加權移動平均線的計算方法中,先對每一個有關的價格數據分配一個不同的權重,再計算它們的平均值。幾乎所有的加權移動平均線都采取“前沿加重”的方式。這就是說,最近價格數據的權重顯著大於過去價格數據的權重。分配權重的具體做法,取決於研究者個人的偏好。

(3)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與MACD擺動指數。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是一種特殊的加權移動平均線。與一般的加權移動平均線一樣,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也采取前沿加重方式。不過,與其他移動平均方法不同的是,在指數加權移動平均值的計算方法中,包括的不是一段數據,而是所有曆史數據。在這種移動平均方法中,對全部曆史價格數據分配了逐步減少的權重。每一個價格數據的權重都對後來的一個價格數據的權重按照指數形式遞減,因此,這種方法就得到了所謂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的名稱。

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最常見的用處之一,是應用在MACD方法中(移動平均線相互驗證/相互背離交易法)。MACD方法由兩條曲線組成。第一條曲線,表示的是兩條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的差(通常采用26個時間單位和12個時間單位的兩條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第二條曲線,是第一條曲線的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通常采用9個時間單位作為時間參數),即第一根曲線所表示的兩根指數加權平均線之差的指數加權平均線。第二條曲線稱為信號線。

3.移動平均線的用法

移動平均線能夠為我們提供客觀的交易策略,其中包括定義明確的交易規則。許多計算機化的技術型交易係統主要建築在移動平均線的基礎之上。怎樣應用移動平均線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多種多樣,從不同的交易風格和交易哲學出發,就有不同的取舍。以下,我們列出了移動平均線的一些常見的用法。

(1)利用移動平均線構成支撐水平或阻擋水平。當收市價向上超越某一條特定的移動平均線時,可能構成看漲的信號。而當收市價向下低於某個移動平均線時,構成看跌的信號。

(2)跟蹤移動平均線波幅帶(也稱為包絡線)。這些波幅帶是將移動平均線向上或向下平移一定的百分比後形成的,它們也起到支撐或阻擋作用。

(3)觀察移動平均線的斜率。舉例來講,如果移動平均線在一段持續穩步的上升之後轉向水平發展,乃至開始下降,那麼可能構成了一個看跌信號。在移動平均線上作趨勢線,是監測其斜率變化的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

(4)利用雙移動平均線係統來交易。在下麵介紹的實例中,我們采用了各種移動平均線。它們的時間參數並不是按照最優化的要求選擇的。今天最優的移動平均線,明天未必還是最優的移動平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