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絕境,它指的是企業陷入了一種無可援救的“死地”,“企業絕境”一詞同“企業危機”、“企業失敗”雖然有所關聯,但是彼此之間仍然有著不同的內涵。企業的“絕境”這一概念,它不僅要體現企業失誤和企業失敗後的現實境遇,而且還想表達出企業決策者遭遇失敗後的警醒和落差。

成功的企業家總是善於把別人付出的慘痛代價化為自己寶貴的精神財富。事實上,也隻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別人的覆轍,避免滅頂之災。成功和失敗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所以我們不僅要習慣和善於從成功者那裏得到啟發、鼓勵;而且也要學會從失敗者那裏尋找生存和發展的最佳路徑。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對失敗的關注比僅僅對成功的模仿和豔羨更具有戰略意義。失敗和痛苦的體驗可以是一筆財富,但這並非一定要我們去親身經曆,如果我們能夠從別人的經驗教訓那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我們無論從個人層麵上還是從組織層麵上就真正地體驗了再一次的新生和成長。

對錯誤和失敗的分析確實比對成功的分析更能夠使人受益,因為人的天性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人的天性中就總是趨向於忘掉和回避自己犯過的錯誤,而總是樂於陶醉和回味自己勝利中的喜悅,甚至不惜在一種虛幻中去尋找自己的心理滿足。本書的寫作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對別人失敗故事的講述來喚起讀者朋友自我的反省和總結。本書的初衷,並不是告訴讀者如何使一個企業錦上添花,而是希望通過那些剛剛發生的具體而又真實的企業絕境案例告訴大家,究竟什麼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特質?究竟什麼是市場中致命的陷阱和雷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商海中生存,就像在戰場中生存一樣,首先需要的是決心、勇氣和英雄的氣概,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給了我們這種深厚的英雄情節,我們身處的就是商業文明中的春秋戰國時代!隻要是競爭,那麼就必然與縱橫捭闔、攻防進退和成敗生死相連。英雄主義成就了一代的英才,但也因此使許多躊躇滿誌者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四麵楚歌”。很多商場上的時代精英鮮明地體現了領袖者的氣質和風範,然而,他們中許多人為什麼會因為一敗塗地而黯然出局?在本書中,將通過講故事和分析案例的方式告訴大家。一個個成功的商界領導者不僅要發現和發揮自己的長處,而且要精心地守藏和護衛自己的弱點。

本書的前四章分別論述了企業的戰略失誤,包括企業的決策失誤、企業治理結構方麵的問題、企業在資本運營方麵的致命缺陷。在隨後的三章中,論述的是企業的創新性,企業內部管理失當,企業錯誤的品牌意識。最後兩章是對企業的危機管理進行研究,在這兩章中,企業的絕境案例研究和企業的危機管理研究放在一起討論是本書的一個特色。在日益多元化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今天,危機情勢的出現甚至成為企業必須有效應對的一種常態。事實上,每一次危機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又孕育著成功的種子。發現、拯救、培育,以便捕捉這個潛在成功的機會,便是危機管理的精髓;而忽略或者錯誤地估計形勢,令事態進一步惡化,則是不良危機管理的典型特征。

本書中,每章中的第一節內容都是對導致企業陷入絕境的特定因素在理論層麵上進行分析和導讀,然後每章對導致企業進入絕境的因素都會用三個不同的案例來進行進一步的實證分析。在每章的最後,編者以“安特(Ant)傾情評點”的方式來對本章的分析和論述進行歸納和總結。

本書殺青的時候,正值中國2003年福布斯百富榜與胡潤的富豪榜叫板之際,不管誰的榜單最客觀、最有說服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總有崛起的新貴和落榜的富豪。這說明什麼?難道坊間流傳的“中國企業好不過三年,活不過五年”的話是一句讖言?

最後,祝奮鬥在商界的企業精英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