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個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王朝,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驚訝和太多的沉重。近些年來,以清朝為背景戲說的電視劇大行其道,說明這段離我們最近的古代曆史仍然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
在一般人的印象裏,清朝被貼上的是腐敗、屈辱的標簽。其實,這隻是晚清時期一個寫照——所有王朝的沒落時期概莫能外,大清王朝真實的曆史要豐富得多,也生動得多。在中國曆史上,有五胡亂中華的時代,有蒙古鐵騎入主中原的時代,但時間都不長,像元朝就不足一百年。而崛起於邊地的滿洲人,卻能牢固地掌控中原三百年,這足以證明了它的不同尋常。
我們講清朝那些事,絕對不能不講清朝的那些皇帝。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到古代各個朝代身上也恰如其分。從秦朝往下數,除了創業的帝王,往下能有一兩個幹點正事的明白皇帝相當不錯了。但清朝是個絕對的例外,自努爾哈赤以後,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雄才大略。即使嘉慶以後的幾位皇帝比其父祖輩顯得平庸,但依然個個勤於政務。所以在清朝皇權始終至上(慈禧也是皇權的代表),大臣權力再大,對皇權的威脅也是有限的。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說完帝王,就不能不提後妃和公主。皇帝的後妃都是有品級的,這說明你不能簡單地把她們看作皇帝的大老婆、小老婆,他們是政治生活中不能忽略的一環,皇宮不大,但掀起的風浪卻會波及全國。清代的後妃總起來講還是比較守規矩的,但既然被卷進了是非地,就注定成為是非人,或者無法寂寞,如孝莊皇後,或者不甘寂寞,如慈禧,她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講清朝那些事兒,還得說說那些王爺們。我們知道,曾國藩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差點顛覆了大清王朝的太平天國鎮壓下去,才不過得了一個一等侯的封爵,離著王爺的級別還遠著呢。所以,王爺就好比拱衛在皇帝這個太陽身邊的一顆顆星星,地位無比尊貴。但是也正因為離皇帝太近,稍不留神就被那個“太陽”的巨大引力吸進去,弄得個屍骨無存。這些至尊至貴的王爺們大多命運多舛,想賣命未必有機會,想逃也絕對逃不掉,就好像全部資產都押在垃圾股票上的大款,特別有錢,又是個地道的窮光蛋。
講清朝那些事兒,必須講一講權相能臣的命運。明太祖朱元璋因為怕權臣當道威脅皇權,不惜廢除了宰相,但以首輔大學士的新名目出現的宰相,並不比以前的宰相權力小。還是清王朝的皇帝更聰明,他們把哪怕是最有權的大臣都變成了奴才。奴才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主子手裏,隻要你進入了仕途這個圈子,就成了被皇帝牽著的一隻風箏,讓你浮你便飛升九重天,讓你沉你就得入十八層地獄。權相也好,能臣也罷,除了兢兢業業地幹好自己的活兒,剩下的隻能看他與皇帝的緣份了。
講清朝那些事兒,我們要說貪官廉吏們的悲喜結局。三百年的清王朝當中出了數不清的貪官,也出過一些廉吏。貪官汙吏害國害民,是曆史上每一個朝代去之不盡的毒瘤,也為百姓和正直之士所切齒痛恨。清官居其位而又不貪其利,他們大多是盡心盡力當差辦事的典範,自然應該為人所景仰。大凡貪官,能以好的下場為自己的人生收尾的人很少,但作為清官,同樣未必能得善終。貪官與廉吏的悲喜命運讓我們麵對曆史的真實(因其真實而更顯殘酷)不能不掩卷長思。
講清朝那些事,我們不能回避給當下的清官戲提供了不少素材的一個個謎團和異事。清王朝曾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政治、軍事奇跡,同時,在這個少數滿洲人統治著大多數漢人的特殊朝代,也發生了許多奇異的事,出現了許多奇異的人,這些人和事在今天看來有的很有趣,有的很可笑,有的很無奈,還有的則成了永遠不可能解開的謎團。其實,任何奇人奇事都有其出現、發生的社會背景和現實基礎,揭開奇的表象,探究其背後的秘密,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清朝那些事兒,有輝煌,有淒慘,有溫情,有血腥,有文治武功,有喪權辱國,有板上釘釘的鐵案,也有難求答案的謎霧。清朝那些事兒,讓我們起敬,讓我們心痛,讓我們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