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舊王朝的沒落,必然伴隨著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明與清就是這樣一對冤家,自太祖朱元璋至思宗朱由檢,明王朝曆經近三百年十七個帝王愈來愈腐朽的統治,終於在1644年走到了盡頭。而在此之前的幾十年裏,一個叫作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已經在東北地區漸成氣候,此時,他的兒子多爾袞正屯兵山海關外,躍馬揚鞭,視中原大地為囊中之物。曆史發展的必然往往是一個個偶然因素促成的,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蝴蝶效應”之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兩周後在美國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推根溯源,清王朝的誕生也是蝴蝶效應的結果;一次誤殺,一個毒誓,十三副鎧甲,開啟了一個影響中國曆史又一個三百年的王朝傳奇。
一個被仇恨改變人生軌跡的普通人
如果他的祖父、父親沒有被明軍誤殺,如果明軍將領給予急於報仇的他一定的幫助而不是進一步的刺激,努爾哈赤,一個女真貴族的浪子,一個大明王朝的良民,也許一輩子隻能是個普通人。但是,明軍將領一個小小的決策失誤,扇動起努爾哈赤仇恨的翅膀,並就此改變了他本人和明王朝的命運。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努爾哈赤出生在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鄉(赫圖阿拉)一個女真貴族之家。祖父覺昌安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父親塔克世也為明朝做事。這個家庭是大明的忠實臣民。
努爾哈赤儀表堂堂,麵色帶青,鼻直而長,體格健壯,聲音洪亮。他記憶力很強,過目不忘,懂女真語、蒙古語,尤其精通漢文,從小就好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而且深受影響。他少有大誌,不幸的是十歲喪母,父親又娶了那拉氏懇哲,是女真哈達部首領萬汗的養女,她待努爾哈赤很不好。
傳說當年努爾哈赤曾同七人結成挖人參的弟兄,但盡管八兄弟每天不辭辛苦,卻一支人參也沒找到。一個晚上,坐在窩棚裏的八兄弟愁眉不展。突然,外麵刮起一陣狂風,接著又是一聲吼叫,八兄弟往外一看,見是一隻斑斕猛虎,蹲在窩棚外麵。
山裏人稱老虎為山神爺。按照山裏的規矩,挖參人遇到老虎,須輪流向老虎投擲帽子,誰的帽子被老虎叼走,誰就作為老虎的點心。於是,八兄弟一個接著一個地把帽子投向老虎。對於別人的帽子老虎概不理睬,但當努爾哈赤把帽子投出後,老虎叼起帽子,慢騰騰地走了。
努爾哈赤告別了眾兄弟,跟著老虎走去。他爬過一座山,又是一座山,老虎始終與努爾哈赤保持一定的距離。終於,努爾哈赤被帶到了一座懸崖的平台上。隻見平台上長著一片綠茸茸的草,每棵草上都頂著一團紅紅的花。這時,老虎不見了。第二天,努爾哈赤領著七兄弟在平台上一共挖出了六十四棵大人參。
幾年過後,努爾哈赤已經長大成人。盡管他做了種種努力,但家中仍然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他不願再看到那拉氏那冷若冰霜的麵孔,於是,帶領小他四歲的胞弟舒爾哈赤寄居到外祖父王杲的家中。後來,明廷派兵俘獲了王杲,努爾哈赤也在其中。就在王杲身陷險境之際,努爾哈赤拉著弟弟舒爾哈赤一同跪倒在明將李成梁的馬前,痛哭流涕,求賜一死。李成梁見努爾哈赤可憐,詢問之後,免去他的死罪,將他收在帳下,充作親丁。據說,後來李成梁發現努爾哈赤腳底有七顆紅痣,認為他就是星相所顯示的真龍天子,想要將其殺害。在李成梁小妾的幫助下,努爾哈赤逃了出去。不知是為了躲避李成梁的追捕,還是為了躲開那拉氏陰沉的麵孔,努爾哈赤並未在家中立足,他第二次走出家門,開始了真正的遊子生涯。
努爾哈赤重新走進了山林,掘人參、采山貨、捕魚獵獸。他也常常走出山林,隱姓埋名出入遼東官市,傭工於大戶乃至府衙。
就在努爾哈赤為生計奔忙的時候,變故發生了。這事起源於他的外祖父王杲。
王杲,本名阿突罕,是女真建州三衛的首領。王杲初期聽命於明朝,後來因為明朝邊官經常對女真族實行壓迫政策,使他逐步產生了與明朝廷抗爭的想法。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十月,王杲率領建州女真部眾,到撫右關貢市,殺死守備彭文洙,同時掠奪東州、會安諸堡。
王杲殺死朝廷命官,掠奪邊堡,引起明朝廷極大的震驚。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明廷命遼東副總兵黑春率兵討伐王杲。黑春由廣寧(今北寧市)出發,出撫順,直逼古勒。兵行至媳婦山(今大夥房水庫南岸)遇王杲伏兵,經激戰,黑春被俘,全軍覆沒。然後王杲揮兵進遼陽,劫孤山,略撫順、湯站。先後殺死明指揮王國柱、陳其孚、戴晃、王重爵、楊五美等數十部將。至此王杲稱雄一時。
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曾跟隨王杲擾邊作亂,明廷管他也叫“賊首”。覺昌安怕如此下去,對自己沒有好處,便離開王杲,派部下王胡子、李麻子等人到撫順關,表示悔過。從此以後,覺昌安和兒子塔克世便協助明兵,暗中設計捉拿王杲。明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十月,李成梁再次討伐王杲。覺昌安和塔克世充當了這次進軍的向導。明軍西出撫順關,疾馳前往。王杲率兵迎戰,兩軍激戰多時,王杲擋不住明軍的攻擊,退入寨中。李成梁采用火攻的方法燒城,並借夜攻破城池。王杲部將來力紅、郎忙子、佟保、王太等被殺,王杲隻身逃走。明廷並未就此罷休,發下檄文,命遼東各地方官搜捕王杲,捕獲者有賞,知情不舉同罪。王杲兵敗後投奔了哈達部首領王台。王台一向忠順明朝,得到邊關宣諭以後,扣留了王杲及隨帶家屬27人,送往邊關。後被押往北京被萬曆帝下詔處死。
王杲死後,其子阿台、阿海糾集舊部,依古勒山之險,重築古勒城。一方麵他們為報父仇屢犯明邊,另一方麵他們把報仇的怒火燒向了出賣其父的哈達部,公開向南關哈達部首領虎兒罕尋釁。
遼東總兵李成梁為了瓦解分化建州女真,將王杲的屬地賞給塔克世。明廷又以塔克世效忠明朝,討伐王杲有功為由,讓他做建州左衛指揮。覺昌安從撫順回家時,路過古勒城。阿台勸他歸順,共同騷擾明邊,但覺昌安堅持不從,阿台遂把他拘禁。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二月,建州圖倫城(今撫順縣湯圖鄉境內)主尼堪外蘭背叛建州女真向邊關明軍密報情況,並引明軍進攻阿台駐地。李成梁統領廣寧、遼陽官兵,分兩路挺進。一路由他親自帶領,東出撫順,馳行百裏,直搗阿台所居住的古勒城;另一路由秦得倚帶領直奔阿海所居之沙濟城(今新賓上夾河鎮勝利村西)。明軍突然而至,阿海猝不及防,城破被殺。李成梁圍困古勒城,阿台死守城池。雙方激戰兩晝夜,未見分曉。麵對這種情況,李成梁大為惱火,責怪圖倫城主尼堪外蘭亂進“讒言”,以致官軍勞兵損將。受到重責的尼堪外蘭,邀功不成反而受過,惶恐之下,他欺騙守城軍民說:“太師(指李成梁)有令,殺死寨主歸降者,可命他為本寨寨主。”接著明軍士兵也對城裏喊:“投降不殺。”經過兩晝夜激戰,損失慘重的古勒城人開始動搖。有人乘機殺死阿台,紛紛投降,並打開城門。然而,李成梁麵對放下武器的古勒城人,沒有遵守諾言,而是大開殺戒,共殺害男女老幼2200餘人,又一把火將古勒城化成灰燼。當明軍討伐阿台、阿海的時候,塔克世為了營救父親先於明軍入城,以致父子同困在古勒城中。明軍破城後,覺昌安被大火燒死,塔克世也被明兵殺害,父子都死於這次戰禍。
噩耗傳來,努爾哈赤非常悲痛,他直奔撫順邊關,質問李成梁:“我祖、我父無罪,何故被殺?”覺昌安父子多年效忠明廷,李成梁也覺得理虧。一方麵令建州左衛把塔克世的屍體領回;另一方麵給予補償,送給努爾哈赤30道敕書、30匹馬,奏請朝廷晉封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但努爾哈赤心中仍十分不平,他雖然還無力對抗明軍,但把滿腔仇恨都傾泄到勾引明軍攻入古勒城的尼堪外蘭身上。他向明朝邊官說:“殺我父我祖者,實為尼堪外蘭唆使也,但得此人予我,即甘心也。”明朝邊官一向視女真人如草芥,濫殺無辜,他們見努爾哈赤態度強硬,便恐嚇努爾哈赤說:“爾祖、爾父之死,因我兵誤殺,故而以敕書、馬匹予汝,還賜以都督敕書,事已完也,今複如此,吾誓助尼堪外蘭築城於界心,令其為你國主。”但是,明廷萬沒料到,覺昌安父子之死成為努爾哈赤複仇反明的直接原因。
有句古話叫“時勢造英雄”,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英雄造時勢。有理由相信,任何時代民間都有許多傑出的人物,因為缺乏機遇隻能湮沒無聞。努爾哈赤就是這樣一個在軍事上、政治上都十分傑出的普通人,正是明王朝的腐敗給了他一個成為英雄的機會,並由此開創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努爾哈赤時代。
白手起家的典範
對於白手起家這個詞,大家耳熟能詳,劉邦、劉備、朱元璋到努爾哈赤這些叱吒風雲的帝王也好,比爾·蓋茨、李嘉誠等這些呼風喚雨的財富巨子也好,白手起家、獨立門戶的經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資本”極端匱乏、條件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想人所不敢想,為人所不敢為,努爾哈赤以13副鎧甲起家,不正是白手起家的創業典範嗎?
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五月,25歲的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留下的十三副鎧甲起兵,帶領不到100人攻打出賣女真族而導致其祖、父慘死的仇敵尼堪外蘭,開始了他的戰鬥生涯。
當時,女真分為許多大部和小部。如圍繞建州部的有蘇克素護河部、渾河部、完顏部、棟鄂部、哲陳部;長白山部有訥殷部、鴨綠江部;東海部有窩集部、瓦爾喀部、庫爾喀部;呼倫部(海西部)有烏拉部、哈達部、葉赫部、輝發部。史書記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至骨肉相殘,強淩弱,眾暴寡。”努爾哈赤把尼堪外蘭作為首先進攻的目標,可是尼堪外蘭在明朝支持下不可一世,他強迫努爾哈赤登門請降。努爾哈赤嘲笑他說:“你原本是我父部下的人,反過來使我服從你,世人難道有百歲不死的人嗎?走著瞧吧!”這時有薩爾滸部的諾米納、嘉木河寨的剛哈善、沾河寨的常書和楊書等幾個小部落的首領,自願和努爾哈赤合作。
努爾哈赤發誓:“人活百歲終歸一死,不報此仇,我決不罷休!”
從開始,尼堪外蘭就感到自己不是努爾哈赤的對手,非常懼怕。有幾次眼看就被捉住,但有些部族暗中支持他,給他通風報信,使他得以逃脫。努爾哈赤十分氣憤,一舉攻克了私通尼堪外蘭的薩爾滸城,把城主諾密納和奈哥達哥兒倆抓住,一起處死。
努爾哈赤的行動,引起了各部落的恐懼和仇恨,紛紛聯合起來,阻撓他的進軍。於是,努爾哈赤衣不解甲,馬不停蹄,東征西討,不斷取得勝利。起兵第二年二月,他大戰界藩、薩爾滸、棟嘉、巴爾達四城聯軍,刀劈納申,射斃巴穆尼於馬下,威名大振。在三年多的時間裏,他橫掃各部落,所向披靡,為自己開辟了一條通往勝利之路。障礙已除,繼續追捕仇人。
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七月,努爾哈赤得知尼堪外蘭已逃匿在鄂勒琿城,立即率騎兵趕來,攻進城後,到處搜查,也沒見尼堪外蘭的身影。原來,他事先已得到消息,嚇得趕快逃命,隻身逃到撫順,求守邊明將庇護。努爾哈赤派人前去交涉,強硬要求:立即交出尼堪外蘭,否則就興兵伐明。
努爾哈赤的勢力急速增長,明朝不敢輕視他,很怕事態擴大,便答複說:“尼堪外蘭求我庇護,我們怎好把他交出去?你們可以來這裏處置他。”努爾哈赤對明朝如此爽快表示懷疑,明方忙解釋說:“你自己不願來,可以派少量兵,或抓,或殺,任你們處理。”努爾哈赤不再猶豫,派遣手下一員將官齊薩帶40名士兵,前來逮捕尼堪外蘭。尼堪外蘭得知此信,心慌意亂,無處躲藏,束手就擒。齊薩就地處決尼堪外蘭,把他的頭割了下來,急馳回赫圖阿拉,把頭獻上。努爾哈赤看到仇人的頭,非常欣慰,他的仇終於報了。
努爾哈赤以複仇而始,卻並沒有以複仇而終。在梁羽生、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裏,我們見慣了武林俠客為複仇苦心修煉、手刃仇敵的故事,但努爾哈赤不是一般的俠客,而是高手中的高手,這就注定了複仇的終結隻是他個人大業的開端。
打出一塊自己的根據地
努爾哈赤的下一個目標是統一女真各部。在這個過程中,他把一個天才軍事家的果斷、勇敢和智略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努爾哈赤的一世威名正是在這一城一地的爭奪中打出來的。他要打出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進而打向全國。
努爾哈赤殺死尼堪外蘭後,明廷為了安撫他,每年發給他銀800兩,蟒緞15匹作為例賞。同時他掌管了建州500道敕書,獨占了貢賞之路。他還控製了建州所有各部的狩獵、牧養和采集的經濟貨源。在關市的貿易活動中,他已控扼了互市交易。當時建州的互市地占有撫順、清河、寬甸、雲愛陽四處馬市,僅撫順一市,努爾哈赤在每年的交易中,獲得貂、參之利就不下數萬。這樣,再加上市賞、貢賞、車價等,供不應求起來多達十幾萬兩銀。在短短的幾年中,建州就初步出現了民殷國富的大好形勢,為努爾哈赤興兵討伐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建州的統一和強大震動了女真各部,他們相互之間加緊聯盟,企圖孤立努爾哈赤。盡管努爾哈赤得到迅速發展,但女真其他各部也在搞橫向聯合,形勢對努爾哈赤非常不利。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九月,葉赫貝勒布齋和那林孛羅與哈達貝勒猛骨孛羅、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輝發貝勒拜間達裏聯合長折山赫朱舍裏、訥殷二部,蒙古科爾沁、錫伯、卦爾察三部,結成以葉赫部為首的九部聯軍,號稱3萬人,分兵三路,浩浩蕩蕩殺向建州。
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決戰。盡管努爾哈赤自起兵以來身經百戰,但還從來沒有麵對過這麼多的敵人,而且自己的兵卒隻是敵人的一半,明顯處於劣勢。
為確切掌握軍情,他派最有經驗的武理堪前去偵察。這天夜裏武理堪匆忙回報說:“九部聯軍於傍晚時分自紮喀方向已經來到渾河北岸,營火密集,多似繁星,煙雲繚繞,埋鍋造飯,飯後將越沙濟嶺而來。”努爾哈赤畢竟非同凡人,在大敵當前,鎮靜若定。他傳令諸將,立即休息,天明出兵,然後安然入睡。
拂曉在即,大軍壓境,人心惶惶。努爾哈赤的繼妻富察氏十分驚慌,便推醒努爾哈赤,埋怨他說:“現在九部聯軍就要殺來,你竟然安睡,真不知你是昏昧,還是畏懼。”努爾哈赤強睜睡眼,笑著說:“畏敵者心不安枕,我不畏敵,故熟睡耳。前聞葉赫兵三路來侵,來期未定,我心不安。今日葉赫大軍已到,我心始定。”說完,安睡如故。
第二天,努爾哈赤率領諸將祭拜上天。他說:“天地三光,萬靈神祇在上,我努爾哈赤與葉赫部素來無仇,今天他們竟糾合他部發兵攻我,請上天明察。”拜過天地之後,努爾哈赤披掛整齊,部隊集結在渡口處的平坦大地上後,他又向眾軍進行戰前動員。他說:“你們把手臂上帶的護腕,脖子上帶的護項,都取下來,放在這裏,我們憑天命。如果因沒有這些而在戰鬥中傷了手臂、脖子,那是命中注定。不然的話,礙手礙腳,不便殺敵。我們輕裝上陣,定獲全勝。”
九部聯軍進入建州女真境內後先包圍了紮喀寨。紮喀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經幾次攻擊後,仍然攻不下。九部聯軍顯得不耐煩,轉而攻打黑濟格城,並在那裏安營紮寨。
努爾哈赤率兵登上了距黑濟格城不遠的古勒山,據險列陣。次日,派勇將額亦都率精騎百人,前往黑濟格城附近挑戰。葉赫兵見建州兵來,放棄攻城前來應戰。額亦都匹馬而出,戰幾回合,撥馬佯裝敗陣而走。聯軍不知是計,尾隨至古勒山下。突然額亦都回馬連殺9人。當葉赫首領布齋和那林孛羅及蒙古科爾沁三名首領衝殺而來時,努爾哈赤命令放滾木礌石。於是木石俱下,已衝到最前麵的布齋戰馬觸木而倒,布齋還未來得及爬起,被山上衝下來的建州兵一刀刺死。後麵的那林孛羅見兄長被殺,痛哭失聲。各部首領看見這種情況鬥誌大減,無心戀戰,紛紛策馬逃離戰場。
努爾哈赤見聯軍敗退,即命吹響螺號。刹那間,伏兵四起,建州軍如猛虎下山,截斷了聯軍的退路。騎濤呼嘯,矢石如雨,殺得聯軍人仰馬翻,鬼哭狼嚎。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後人稱之為大敗九部聯軍之戰。這次大捷之後,努爾哈赤威名大振,遠近懾服。
大敗九部聯軍以後,女真內部形成新的力量對比,海西女真四大部中,葉赫、烏拉部勢力仍然強盛,而哈達、輝發兩部勢力已經開始減弱,出現建州、葉赫、烏拉“三足鼎立”的局麵。而三者之間又以建州與葉赫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
麵對這一形勢,努爾哈赤采取“遠交近攻”策略。
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他娶了哈達萬汗的孫女為妻。對葉赫部也通過結親緩和了矛盾,他娶該部部長楊吉砮的小女兒孟古哲哲,即後來清太宗皇太極的母親。正是這個策略的成功,使他衝破重重阻力,打下了統一的基礎。從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起,他把統一戰爭擴大到呼倫四部,及東海、長白山等部。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他一舉攻克長白山鴨綠江部。葉赫部首領納林布祿出麵幹涉,要求努爾哈赤服從他們,並獻出一個城。努爾哈赤嚴詞拒絕。兩年後,以葉赫部的布齋、納林布祿為首,糾集烏拉部布占泰等共九部11名首領,率兵3萬,分三路大舉來攻。努爾哈赤的部下聽到這一消息,都很恐慌。但他卻鎮定自若,向部下說明:“來兵部長甚多,雜亂不一。這種烏合之眾,必然畏縮不前,領兵在前者,必是頭目。我們戰之,隻要傷一二頭目,彼兵自然退走。我兵雖少,並力一戰,可以必勝。”努爾哈赤領兵布陣於古勒山險要之處,命猛將額亦都領100兵挑戰,引來葉赫兵,一戰將其頭目射死,將他們打得大敗。同來的其他諸部首領都不顧本部兵馬,隻想自己逃命。努爾哈赤縱兵追殺,屍滿溝壑。又過了一天,烏拉部布占泰被活捉。此役,史稱“古勒山大戰”。從此,努爾哈赤威名大震,所向無敵,招收朱舍哩部,攻下訥殷部,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主動前來通好。
古勒山大戰之後,努爾哈赤主動出擊,展開了統一呼倫四部的戰鬥。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他發兵攻輝發部的多壁城,克城斬將,大獲全勝。比這更有意義的是,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哈達部與葉赫部交戰,勢力受到削弱。這年九月,努爾哈赤派弟弟舒爾哈赤、大將揚古利,領兵衝鋒陷陣,一舉擒獲猛格布祿,盡收其眾,將哈達部滅亡。接著又於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滅輝發部。在統一呼倫四部中,比較艱難的是征烏拉部。烏拉部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以北60裏處,所轄範圍很廣,首領布占泰倚仗地廣兵眾,一再阻撓努爾哈赤的統一進程。
後來布占泰戰敗被俘,被押入佛阿拉。努爾哈赤非但沒有殺掉布占泰,還將侄女額實泰許給布占泰為妻。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因滿泰被殺,布占泰回烏拉繼承貝勒。當時布占泰對努爾哈赤放回自己十分感謝,於是年末送妹妹滹奈給舒爾哈赤為妻。兩年後,布占泰再赴建州,隆重的迎回努爾哈赤的侄女額實泰完婚。
烏拉與建州的聯姻,引起葉赫的不安。於是,他們以本部有名的美女東哥為誘餌,亦向布占泰示好。
真是鬼使神差,曆來精明強幹的布占泰,麵對東哥的誘惑,突然發起狂來。他竟然忘記了一貫堅持的原則,為拜倒在東哥的石榴裙下要與建州為敵。
努爾哈赤聞訊大怒,親帥大軍征討烏拉。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正月十八,布占泰統兵3萬人,出富爾哈城迎戰。努爾哈赤拍馬舞刀衝殺,烏拉兵抗不住建州大軍潮水般地衝擊,陣腳頃刻大亂。兵潰如山倒,烏拉兵棄盔卸甲,四散奔逃,布占泰隻率百名親兵逃回城裏。這時城上建州大旗迎風飄揚,他大驚失色,正想撥馬脫逃,被代善團團圍住。布占泰無心戀戰,殺開重圍,奪路逃往葉赫部,烏拉部至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