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時間循環與人類文明存續(1 / 1)

近未來地球遭遇量子潮汐現象引發的時空紊亂

- 程硯(28歲),天體物理學家,左手掌紋呈莫比烏斯環狀

- 蘇翎(26歲),量子工程師,虹膜具有分形幾何特征

核心衝突:月球背麵發現的反物質文明遺跡與地球時間畸變的關係

第一章 破碎的鍾擺

國際物理大會的穹頂報告廳裏,程硯盯著自己左腕上的機械表,秒針正在以三種不同的節奏跳動——最長的銀針順時針轉兩圈又逆跳半格,中間的紅針在九點到三點之間來回震顫,最短的黑針則完全靜止在十二點的位置。

這已經是今天第七次出現時間異常。

前排的諾貝爾獎得主還在台上講解量子引力理論,投影幕布卻突然滲出墨汁般的黑色物質。那些粘稠的液體順著方程式蜿蜒而下,在愛因斯坦場方程的位置凝聚成一隻沙漏的形狀。程硯注意到沙漏下半部分的沙子正在違反重力向上倒流,而本該主持會議的霍夫曼教授,此刻正以0.5倍速重複著喝水的動作。

\"第十七個。\"他輕聲自語,在筆記本上畫出新的莫比烏斯環。這些時空褶皺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從上周開始,他的實驗室已經記錄了超過兩百次局部時間畸變。最嚴重的那次,實習生小林在觀測暗物質數據時突然年輕了十五歲,直到三小時後才恢複正常。

散場時程硯被堵在安全出口。穿駝色風衣的女子將虹膜掃描儀對準他的證件,分形幾何狀的瞳孔泛著奇異藍光:\"程博士,您的報告《時間晶體的拓撲缺陷》被緊急調整為閉幕演講。\"

\"閉幕式在三天後。\"程硯注意到女子胸牌上的量子糾纏符號正在自我複製,\"按照現在的熵增速度,恐怕...\"

\"恐怕我們等不了三天。\"女子亮出全息證件,反物質研究所的標誌在空氣中灼燒出細小孔洞,\"我是蘇翎,負責對接月球澄海基地傳來的異常數據——那裏出現了與您論文中完全一致的時空結構。\"

他們穿過正在凝固的人群,大理石地麵上的倒影時而重疊時而分離。程硯的機械表突然發出蜂鳴,表盤浮現出月球背麵的經緯坐標:177.4°E,45.5°S。這個位置,正是三小時前神秘消失的嫦娥七號著陸區。

\"您聽說過‘記憶錨點’理論嗎?\"蘇翎推開消防通道的門,撲麵而來的卻不是樓道,而是漂浮著冰晶的環形山景觀。她的聲音在稀薄空氣中產生奇特的共振:\"當某個智慧種族麵臨滅絕危機時,會將自己的文明編碼成時空褶皺...\"

突如其來的震動讓程硯扶住艙壁。透過觀測窗,他看見布滿凹痕的銀色月壤上,矗立著由克萊因瓶結構組成的建築群。更令人窒息的是那些懸浮在真空中的青銅齒輪,每個齒尖都在同時呈現鏽蝕與嶄新的量子態。

\"歡迎來到人類第427次時間循環。\"蘇翎將手掌按在閃著幽光的控製台上,密密麻麻的莫比烏斯環符號瞬間爬滿整個艙室,\"準確地說,是您個人的第59次重啟。\"

程硯的太陽穴突然刺痛,記憶如同被解壓的壓縮包洶湧而來。他看見自己在不同時間線裏反複組裝著同樣的量子鍾,看見蘇翎在某個循環中化作數據流消散於太陽風,看見地球大氣層像剝開的洋蔥般逐層坍縮...

環形山深處傳來古老機械啟動的轟鳴,那些青銅齒輪開始逆向咬合。程硯舉起顫抖的左手,掌紋不知何時已扭曲成完美的莫比烏斯環,與月球基地中央的巨型符號產生共鳴。

\"這次我們找到了新的變量。\"蘇翎將神經接口插入程硯的頸後,分形虹膜中流轉著億萬星辰,\"當錨點觀測者遇見循環記錄者,或許能解開這個死局——在反物質文明遺留的沙漏流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