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旗下三才子,大榮小那端老四。”這是晚清官場流行的一句民謠,三才子指的是滿清權貴中的三顆政治新星,分別是榮慶、那桐和端方。
榮慶(1859-1917),字華卿,蒙古正黃旗人,18歲中進士,從此步入官場。起初仕途艱澀,1899年任山東學政結識了山東巡撫袁世凱後才出現轉機,擔任過刑部尚書、管學大臣等職,是晚清主持教育改革的一把好手。那桐(1856-1925),字琴軒,內務府鑲黃旗人,授軍機大臣,奕劻成立皇族內閣後,任內閣協理大臣,是晚清中央核心機構成員。
以上二位當官大小倒在其次,關鍵是思想新、觀念新,和那些死抱“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滿清大臣相比,大大進了一步。
不過在端老四麵前,大榮小那都隻是小巫見大巫。
端方(1861-1911),字午橋,滿洲正白旗人,戊戌變法時期,此人積極參加維新黨,支持光緒皇帝變法。變法失敗後,幸得榮祿保護,才免去一場牢獄之災。端老四滿腦子的新思想由此可見一斑。此人不僅思想新,言行舉止也愛標新立異,追新潮,趕時髦,哪裏有熱鬧,哪裏就有端老四的身影,既是京劇票友,又是嫖壇老手。就拿端方的收藏來說,他的收藏品中既有中國古玩字畫,也有西洋舶來品手表、座鍾、八音盒等。
說到收藏,有件趣聞值得一提。早先端老四對收藏並無興趣,一次官場聚會,眾官僚搖頭晃腦品評古董,他插了幾句話,被人搶白了句“你懂什麼?”那人說著還朝他翻白眼。端老四認為此乃奇恥大辱,從此發憤收藏,尤其是在陝西布政使任上,搜集到大批珍稀古董,終於嗜古成癖,一發而不可收,成為海內外著名的大收藏家。他的收藏麵很廣,中國士大夫收藏的各種門類如青銅器、碑刻、古印、古磚、泉範、書籍,甚至井欄、田券、木雕等,隻要有文字飾紋或考訂價值者,皆兼收並蓄。
這樣的新潮人物在晚清官場上並不多見,尤其是在滿清權貴中,更是鳳毛麟角。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受立憲運動影響,決定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這五大臣是為載澤、戴鴻慈、端方、徐世昌、紹英。五大臣登上火車尚未出發,革命黨人吳樾在車廂裏丟了一顆炸彈,吳樾當場斃命,五大臣中雖說隻有一人受了點輕傷,但是看到遍地血跡斑斑,還是免不了心驚肉跳。
按照清廷計劃,出洋考察仍然進行,不過將徐世昌、紹英換成了李盛鐸、尚其亨,出訪方式也由大張旗鼓變作秘密啟程。1905年12月7日,端方和戴鴻慈率領代表團33人從秦皇島乘“海圻號”軍艦出發,途經上海中轉,赴日、美、英、法等十國考察憲政。沒有料到的是,在滬上逗留十二天,端老四掉入情場漩渦,做了一場綺麗春夢。
被端老四看中的那個女子原名叫陸金寶,江南鬆江人,父親是個泥瓦匠,家境十分貧寒。8歲時被送到李皮匠家做童養媳,李皮匠的生意也不好,遂到上海支起一間皮匠店鋪謀生。此時陸金寶已有十一二歲,一枝梨花帶露開,姣好的姿色很引人注目。有個人販子叫朱仆,設了個圈套勾引陸金寶脫離李皮匠家,送到揚州進行妓女知識專業培訓,陸金寶結業時,對妓女業務已比較精通了。13歲那年,她被富紳張嶺梅“破瓜”,正式進入了妓女隊伍,取了個藝名叫林黛玉。
這個林黛玉雖說比紅樓夢中的林妹妹身體素質好,命運卻也很是淒婉。在妓館幹了沒多久便得了性病,那時候醫療措施不發達,醫治性病的廣告也不像如今這樣遍地皆是,林黛玉不敢聲張,悄悄找了個江湖遊醫治療,性病是治好了,然而不幸得是麵頰上留下了疤痕,眉毛也幾乎掉光了,即使濃妝豔抹也沒有幾個嫖客願意光顧。皮肉生意前景暗淡,眼看著麵前大把的鈔票撈不到手,林黛玉黯然神傷。好在她是個聰明人,很快就能另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