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1 / 1)

讓載振掉進粉色陷阱的詳細經過下節再敘,本節先說說事件中的女主角。被當做“禮物”奉獻給載振的是個京劇名伶,名叫楊翠喜,北京通縣人,生於光緒十五年(1889),原姓名不詳。12歲時義和團鬧事,她家遷往天津。因家境貧窮,迫於生計,父母把女兒賣給了一個姓陳的土棍,陳某又將她轉賣給鄰居楊茂尊,這樣她便姓了楊。

晚清時,津沽一帶賣藝之風極為盛行,鄰村有個叫陳國壁的人收有兩個養女,一名翠鳳,一名翠紅,以演唱為生,每月能掙三四百元大洋。楊翠喜的養父見了十分眼紅,遂讓他女兒跟著翠鳳、翠紅學戲,取名楊翠喜。沒想到這個楊翠喜天性聰慧,學戲的悟性極高,迅速成為紅極一時的京劇名伶。

在古代中國,女子演出的場所稱做教坊,唐代始設置,專管雅樂之外的音樂、舞蹈、戲劇的排練、教詞、演出等事宜。明清時期,設立了一個從九品的女官專門負責管理她們。女伶地位低下,兼有優與娼的雙重身份,明代甚至規定這種人不得自拔為良民,到清雍正年間才改過來,允許從良。

楊翠喜也是兼有優與娼雙重身份的一個名伶。14歲起,她就在天津協盛茶園、大觀園、福仙、景春等戲園唱花旦,代表劇目有《拾玉鐲》、《賣胭脂》、《青雲下書》等,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捎帶說幾句,廣東音樂中有些樂曲取材曆史人物,如《昭君怨》、《貴妃醉酒》等,其中有首《楊翠喜》,琵琶彈奏,宛如空穀流水,纏綿悱惻,足見楊翠喜當年的影響力。

用現在的眼光看,她的養父楊茂尊頗有經濟頭腦,在楊翠喜迅速躥紅的時候主動當起了她的經紀人,帶著16歲的楊翠喜遠赴哈爾濱等地演出,腰包裏撈足了銀子。重新回到天津,已經成了當紅明星的楊翠喜更加受人追捧,身邊自然不乏大把的追求者,一度沉醉於聲色的李叔同就是其中之一。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出生在天津一個官宦富商之家,工詩,擅畫,懂音律。他早年是個博學多識的風流才子,每天晚上,他都要到楊翠喜唱戲的劇場去捧場,看著舞台上那個旖旎美豔的奇女子,每每止不住心旌蕩漾。散場時,他提著燈籠在後台守候,一直等到那朵名花卸完了妝,再提著燈籠充當護花使者,護送她回家。

平日裏,李叔同和楊翠喜情投意合,他不僅為她解說戲曲曆史背景,還指導她提高唱戲時的唱腔和身段。對楊翠喜而言,李叔同是她亦師亦友的至交;在李叔同看來,也以為兩個人這輩子可以締結鴛盟,共度一生。盡管楊翠喜所置身的演藝界曆來是險惡之地,充滿了多方勢力的爭鬥,但李叔同仍然期望她能夠出汙泥而不染,成為一株既嬌美又高潔的蓮花。然而,李叔同的美好願望最終還是落空了。

一次李叔同因事赴上海,回到天津時楊翠喜已投身他人懷抱,李叔同一腔癡情化成空,萬念俱灰,毅然皈依佛門。李叔同既死,弘一法師方生。一代名伶楊翠喜的“戲子無情”反而促成了一代佛法大師弘一法師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