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姓葉赫那拉,小名蘭兒。她的父親名叫惠征,是八旗子弟中的一名世襲官員,在安徽寧池太廣道當過道台。太平軍攻打江南安慶期間,安徽巡撫蔣文慶被殺,惠征押解一萬兩銀子輾轉逃到鎮江的丹徒鎮,操辦糧台,等待援兵。鹹豐皇帝派出刑部左侍郎李嘉靖擔任安徽巡撫,並密令查拿逃跑官員,在奏折的附片上,新上任的李巡撫捎帶著參劾了惠征一筆,鹹豐皇帝看過奏折大為惱怒,罷免了惠征的官職。
父親被罷官對慈禧影響並不大,當時慈禧已被選秀入宮,在宮中住了一年多。慈禧自幼在江南長大,又出生在官宦人家,知書識禮,天資聰慧,還熟悉江南人的生活習性,善唱南方小調,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受歡迎。果然,鹹豐皇帝沒有因為她父親的原因冷落這位小姐,相反倒是由於她所唱的吳歌及所扮的漢女裝束對這位從江南來的美女留下了印象,年輕的蘭兒像一縷清新的風吹進皇宮,給年輕的鹹豐皇帝帶來了幾分驚喜。
選秀,用今天的話說叫皇宮選美,所不同的是,今天的選美屬於大眾娛樂,而那時候的選美是專為皇帝一個人而設的。清代的選秀製度有嚴格的界限和等級之分,要經過層層挑選才能入宮。首先要血統純正,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與特權,然後是甄別所選美女的容貌和素質,經過嚴格篩選後的美女要報到戶部,接下來還要由皇太後親自過目,選出她滿意的準兒媳送進皇宮,供皇帝最後挑選。
鹹豐二年(1852),慈禧17歲,經過一係列嚴格的挑選後,終於進入皇宮,萬裏長征總算走完了第一步。但是,皇帝隻有一個,皇帝的老婆卻不計其數。坐在首席的是皇後,隻允許有一個位置;排在第二的是妃,其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第三位的是嬪,可安排六人;接下來依次是貴人、常在、答應,數目不限,根據皇帝的興致設置。
慈禧進宮時的位置是貴人,雖說她下邊還有“常在”、“答應”這種地位更低的美女,但在她位置上邊的美女也不少。要從第四級的位置往上躍升,獲得皇帝的青睞和寵信,除了天賜機緣之外,自身的努力也是少不了的。一個美女的努力,無非是容顏、才情和常玩常新的小女人手段,這三點慈禧都不缺,因此她在宮中的位置逐漸發生了變化。開始時晉升得並不快,但鹹豐六年忽然加速,升為第二級的貴妃,位次僅次於皇後。
鹹豐是個不怎麼爭氣的風流皇帝,即位之初,年輕氣盛,也想幹一番大事業,然而時運不佳,剛登基就遇上了洪秀全帶領太平軍造反,麵對風雲變幻的局勢,他試圖一舉蕩平天下,建立帝王功業,在經曆了幾次失敗後,他又一籌莫展,難堪重負,選擇的逃避方式就是追求聲色,醉生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