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一場宮廷政變(1 / 2)

顯然,鹹豐帝對後事的安排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讚襄八大臣為一方,兩宮皇太後為一方,雙方也許有矛盾衝突,但終極目的看上去都是為了保護幼帝。

鹹豐帝別出心裁的政治設計在他剛去世不久就遭到了破壞,26歲的慈禧沒有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她準備奮力一搏。麵對顧命八大臣炙手可熱的權勢,單靠她一個人的力量(盡管幼小的同治帝掌控在她手上)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皇太後慈安是位柔順的女性,在殘酷無情的政治鬥爭麵前束手無策,依靠她也不現實。經過精心謀劃,慈禧選擇的合作夥伴是恭親王奕。

在鹹豐帝去世前後,朝野上下還有另一種隱隱的呼聲:為什麼不讓恭親王奕讚襄幼帝?奕是鹹豐帝同父異母的兄弟,有血緣關係,是純正的龍脈。此外,奕的政務能力也很不錯,在與英法聯軍的談判中,他巧妙周旋,最終達成了讓英法聯軍撤退的協議。然而鹹豐帝的遺詔發下來,顧命八大臣中居然沒有奕,這讓留在京城的文武大臣們疑惑不解。

被摒棄在最高權力中心之外的奕此時心裏肯定也不是滋味。他的失望,並不完全代表貪戀權力,其中更多的恐怕是對自己身家性命的擔憂,政治鬥爭的殘酷往往使矛盾沒有調和的餘地,官場地位迅速下降的背後還可能蟄伏著陷阱與殺機。

奕也曾作過努力,鹹豐帝還在世的時候,他屢次三番呈報奏折,要前往熱河看望皇兄的病情。鹹豐帝一直不想見他,在奕的奏折上朱批:“去秋別後,時思握手而談。惟朕近日身體違和,紅痰有時而見,見麵時回思往事,豈能無感於懷,實於病體未宜。”“注釋1”用這樣的理由推辭奕的探訪,奕也無話可說。

而肅順等人讚襄幼帝發出的聖旨也是叫他留守京城,毋庸前往熱河,意思非常明白,就是要將奕排斥在最高權力中心之外,同時也切斷他與兩宮的聯係,防止節外生枝。這種時候,恭親王奕鬱積於心的憤懣可想而知,卻也無可奈何。

就在這種時候,從熱河傳來一封密折,內容是兩宮皇太後要與他見麵。看到這封密折,奕不得不開始佩服26歲的慈禧了。單說密折傳遞的方式,就足以證明慈禧的政治手腕高超。身處熱河行官的慈禧自然處在肅順等顧命大臣的嚴密監控之下,她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身邊的無數雙眼睛關注。慈禧不動聲色,暗中動用了她初步構建的關係網。慈禧有個同胞妹妹葉赫那拉氏,小名柳兒,也是選秀進宮,被鹹豐帝賜給了七弟醇親王奕譞,是奕譞的側福晉。利用親戚串門聊天的機會,慈禧把要與恭親王奕見麵的信息透露給柳兒,由柳兒轉告奕譞,奕裰再吩咐其親信的軍機章京迅速寫成密折,通過方略館發往遠在京城的奕。

奕收到這封密折時的興奮之情可以想象。看了密折,他完全了解了慈禧的真實意圖,懷著急切的心情,奕晝夜兼程,馬不停蹄,隻用了四天時間就趕到了熱河。一見到鹹豐帝的靈柩,奕百感交集,一下子撲倒在地,失聲痛哭。

鹹豐帝的祭奠儀式結束後,按照預先密謀的計劃,兩宮太後宣布召見恭親王奕。這是一次富有政治意味的召見,根據史料中隻言片語的記載,可以窺知他們談話的主要內容。兩宮太後見到奕,猶如久受委屈的孩子忽然見到了親人,淚水止不住奪眶而出,哭訴顧命八大臣的專橫跋扈。奕訴頗有政治家的謀略,這樣的場合不便多說什麼,隻是說了他該說的。他向兩宮太後反複奏呈,請兩宮太後速攜幼帝返回京城,並且一再說明,英法聯軍並無可怕之處,他對太後及幼帝回京的安全負完全責任。與兩官見麵後,該說的說了,不該說的,雙方心裏也清楚了。目的已經達到,奕迅速離開熱河回京,他怕呆的時間太長會引起顧命八大臣的懷疑,也怕夜長夢多,肅順同黨有了加害於他的時間和機會。

奕回到北京之後,表麵上不露聲色,暗地裏卻在悄然部署,連捉拿顧命八大臣的聖旨都已經找人擬好了,並召鴻臚寺少卿曹毓瑛密擬拿問各旨,以備到京即發,而肅順等人毫不知情,可見其行動安排得極為周密。

奕住在恭王府裏,天天有京城的官員們前來拜望,意在探聽虛實,決定自己下一步的政治方向。奕王顧左右而言他,隻說兩宮太後和幼帝身體很好,請諸位不必擔心,再往下問,什麼話也沒有了。奕的真實目的隻有一個:要給肅順等造成他奕俯首聽命的錯覺,徹底放鬆警惕,到時候他的手段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