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皇宮家室無小事(1 / 3)

家天下的核心權力現在全部集中到了慈禧這個女人的手上。一家治一國,這個掌管治國大權的皇宮人家決不允許出現閃失,任何一件小事也會成為大事。

上節中說到的悖親王奕誴在兩宮太後與肅順集團的鬥法中略有偏向肅順一方的表現,揪著肅順的辮子說:“人家要殺你哪!”這麼一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話,差點讓悖親王脫不了幹係。肅順等人伏法後,奕誴的親兄弟奕譞奏了他一本,說他言行放蕩,泄露了皇宮的秘密,要請旨重懲。奕譞一生都是個謹慎的人,依他的性格,不會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落井下石,將親兄弟推下火坑,但是他卻上了這麼一份奏折,令人疑竇叢生。

這份參劾親兄弟的奏折雖然不能斷定出自慈禧的授意,至少也是懾於慈禧的淫威,奕譞此舉不說是邀功,起碼也是想證明自己追隨兩宮太後的忠心。家庭瑣事上升到國家大事的高度,上綱上線足夠讓奕誴喝一壺。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慈禧的權術確實高明,她淡淡一笑:“你們都是親兄弟,他怎能做出那樣的事呢?”“注釋1”慈禧輕鬆一笑而過,留下的是奕譞、奕蒜親兄弟間後來長達幾十年的相互猜疑和怨恨。慈禧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政治家喜歡搞平衡,她管理下的人員互相有點疙瘩,更有利於她有統治。

慈禧太後愛權,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未到達權力頂峰前,她想盡一切辦法進入權力中心,一旦到達權力頂峰,坐穩了位置,便會為鞏同這個位置而竭盡全力。鞏固位置的最好方法是袒護近支、扶植親信,讓自己最親近的人進入權力中心。於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成為官場上常演常新的保留節目。

京城裏有個王公貴族在皇城根兒下建造了一所房屋,因為離內城太近,天晴時放眼看去,能看見皇宮中影影綽綽的景象。有一次太監聚在一起聊天說起這事,被慈禧太後聽到了,火冒三丈,指責該王公貴族膽大妄為,膽敢偷窺皇宮,房屋當即被沒收。不過,這所房屋並沒有被拆除,而是賞給了慈禧的親弟弟桂祥。

這個桂祥是京城王公貴族中著名的無賴。慈禧從西安回鑾後,決定設立警部,掌管京城內外工巡事務並管理各省巡警,任命徐世昌為尚書。桂祥曆來是個不服管的刺兒頭,聽說警部專管治安事務,故意指使其仆從犯法,以示體麵。有一次,徐世昌手下一名不知情的巡警官看見桂祥的仆從又在街頭鬧事,即捉拿歸案,這一下闖了大禍,盡管徐世昌馬上下令放人,桂祥依然大怒,找到警部大吵大鬧,要求尚書徐世昌親自上門賠禮道歉。無奈之下,徐世昌隻好登門賠禮,可是三次登門拜訪,桂祥都拒絕見麵。最後一次,徐世昌隻好硬著頭皮闖進院內,見了桂祥叩頭賠禮,此事才罷。

對於一個愛好權力的人來說,絕對容不得別人對其權柄的挑戰。恭親王奕協助慈禧太後成功戰勝了肅順集團後,有點居功自傲,說話辦事常有無形的輕慢,走路也有點飄飄然,一次兩宮太後召見他時,奕竟然說出這樣的話:“兩太後之地位,皆由我而得。”還有一次,奕進宮後立於禦案前,口有點渴,直接拿起桌上的茶杯就喝,後來想起這是禦茶,才放回原處。每次到皇宮內廷,不等太監稟報就低頭朝官裏闖,猶如自家園子一般。這樣的行為,在奕來說也許是無意的,在慈禧太後看來,簡直無禮之極,是對她手中權柄的嚴重挑釁。

慈禧是個想到什麼立刻就做的人,她的霹靂手段常常讓人觸目驚心。

這一天,恭親王同往常一樣下了轎子邁著方步進宮人值麵見兩宮太後。一見麵,慈禧太後拿出一道奏折抖了抖,用嚴厲的口吻說道:“有人參劾你!”

奕手下耳目無數,消息靈通,這事早有耳聞,不由輕描淡寫地說道:“不就是蔡壽祺上的那道折子嗎?他並非好人,我正要下令逮捕他訊問呢!”慈禧見他這種態度,心中大怒,當即斥退奕,迅速召見大學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書朱鳳標,戶部侍郎吳延棟,刑部侍郎王發桂等人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