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胭脂井的憂傷(1 / 2)

光緒帝的一生與慈禧太後緊緊糾纏在一起,有愛,也有恨;有親,也有仇。

同治帝病逝,遽然間痛失愛子,無論慈禧有多麼堅強,都會在內心深處泛起難言的悲涼。將親妹妹4歲的兒子載湉弄上皇位,兼顧了家事與國事,是慈禧苦心孤詣的考慮,政治智慧中潛藏了兒女情長,隱含了慈禧的一腔苦心。

載淳和載湉是同胞兄弟,從載湉身上,慈禧似乎看到了兒子的影子。從光緒一朝的年號中也能看出慈禧的心事:緒,隱含有前人未竟事業連綿不斷之意,將同治中興發揚光大是慈禧最願意看到的情景。

載湉以鹹豐帝嗣子的身份入宮繼承皇位,慈禧太後也就成了嗣母。從載湉被抱進皇宮的那一天起,她除了上朝處理政務外,全部精力都花到了載湉身上。每天晚上,她都要親自為小皇帝洗澡;夜晚睡覺,也要把小皇帝放在身邊;即使加衣服、換尿布這種細瑣小事,她也不放心讓宮女去做。為了將載湉培養成能夠挑起國家大梁的優秀皇帝,慈禧在溫柔照料的同時又不忘嚴加訓練,安排了翁同龢等師傅講授功課,學習滿文、蒙文、漢文以及射箭、摔跤、騎馬等。這一次,慈禧接受同治帝教育失敗的教訓,專門派老成持重的太監伺候左右,以免載湉重蹈覆轍,變成心浮氣躁的皇帝。

然而,慈禧播下了愛的種子,收獲的卻並不是愛的果實。

幼年時,光緒帝心裏裝滿了對慈禧的畏懼。在皇宮中玩得好好的,聽見太監拖長腔調喊太後來了,他馬上收起笑容,躲到帝師翁同龢身後,不敢出聲。即使慈禧太後做出親熱的姿態把他拉到跟前,這孩子臉上仍然陰沉沉的,像失去了靈性的木偶。漸漸的,載湉長大了,到了結婚的年齡,和十幾年前同治帝的婚姻悲劇一樣,潛伏在光緒心裏的怨恨在此時來了一個總爆發,上演了又一出皇室婚姻悲劇。

按照清朝成例,皇帝婚配大事基本上都在十五六歲:順治15歲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康熙14歲冊封赫舍裏氏為皇後:乾隆15歲冊封富察氏為皇後;嘉慶16歲冊封喜塔臘氏為嫡福晉:鹹豐16歲冊封薩克達氏為嫡福晉;同治18歲冊封阿魯特氏為皇後。光緒十四年(1888),慈禧太後發出懿旨,光緒帝“明年正月大婚禮成,應即親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大婚與親政,是光緒帝人生中的兩樁大事,尚未經曆政治暴風雨洗禮的光緒帝內心深處隱隱覺得自己長大成人了,兩樁大事意味著他即將擺脫慈禧的控製,一想到此,心裏忍不住有股莫名的興奮。

於是,光緒帝順水推舟明發了一道上諭:“慈奉懿旨於明年二月歸政,朕仰體慈躬敬慎謙抑之本懷,並敬念三十年來,聖母為天下憂勞況瘁,幾無晷刻可以稍資休息。撫衰循省,感悚交深。慈複特沛溫綸,重申前命,朕敢不抵遵慈訓,於一切機務,兢兢業業,盡心經理,以冀仰酬我聖母撫育教誨有加無已之深恩。”

按慣例,遇到太後恩典,皇帝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都得有一番謙虛的表示,“皇上聞諭後長跪懇辭”,“請求收回成命”,等等。可是光緒帝的這道上諭全然沒有絲毫謙讓,字裏行間的潛台詞十分明白:太後請休息吧,讓朕來挑這副擔子。上諭直接發給內閣,並立即著各衙門酌議具奏,造成既成事實,讓慈禧太後不能反悔。其急切之情,可見一斑。

慈禧太後是政治鬥爭的老手,看著她一手扶植起來的光緒皇帝那副猴急態度依然不動聲色,不慌不忙準備挑選皇後和妃子的儀式。經過精心安排,儀式在故宮體和殿開場。候選人共五名,分別是慈禧太後弟弟桂祥的女兒、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和禮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慈禧坐在上座,光緒侍立一旁,幾個公主、福晉站在慈禧身後。前麵的長桌上,放著一柄玉如意和兩對紅繡花荷包。“注釋1”

慈禧太後表情溫和,用手指了指那五個女子,說道:“皇帝,誰堪中選,你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光緒猶豫片刻,說道:“此大事當由皇爸爸作主,子臣不敢自選。”慈禧轉過身對後邊的公主、福晉笑了笑,為了顯示寬厚仁愛,她執意把如意遞到光緒帝手上,叫他自己做主。光緒拿著那柄如意走到江西巡撫德馨的女兒身邊,正要遞上玉如意,慈禧太後忽然咳嗽一下,叫了聲:“皇帝!”並用眼角示意排列在首位的女子,光緒帝無可奈何地走回來,將代表皇後權位的玉如意授給了慈禧的侄女。

這門婚事,將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兩個家族再次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選中了皇後,須向皇後的娘家傳詔書和聘禮,慈禧太後是皇帝的嗣母,又是皇後的姑媽,婆家娘家兩邊的風光她都有份,親上加親,喜上加喜,著實快活了幾天。皇室的聘禮出手必定豐厚,兩枚金戒指、一柄玉如意、一對杏黃貢緞製成的枕頭套,還有大批珍貴的綾羅綢緞和其他金銀首飾,由內務府派遣官員送去。皇後母家當天擺出隆重的“采納宴”,既是答謝,也是慶賀。

皇後姓葉赫那拉,據說叫靜芬,史稱隆裕皇後。小時候,慈禧太後曾安排光緒與靜芬有過接觸,但是那時慈禧正在培養光緒的帝王意識,光緒貴為萬乘之尊,根本沒把一個不起眼的黃毛丫頭當回事,何況這黃毛丫頭還比他大三歲。當時光緒隻向靜芬看了一眼,心上便老大不高興,他覺得這個小女孩絕對不是他理想中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