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英軍發動兩棲突擊作戰(1 / 1)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由於其戰略位置的重要,馬達加斯加島變得異常不平靜,該島的歸屬關係到英軍北非作戰的補給問題。

英國為保證其北非作戰的勝利,為它在埃及的部隊提供補給,開辟了3條交通線:一條是快速護航船隊繞道非洲的海運線,全程長達11600餘海裏,蜿蜒曲折,形成了獨特的戰場風景;另一條是穿越中非,從塔科臘迪越過尼日利亞和法屬赤道非洲到埃及的空運航線;還有一條是通過直布羅陀進入地中海的航線,盡管它航程較短,但由於易遭受敵人的攻擊,隻有在特殊情況下才用。

北非軸心國地麵部隊的補給基地在意大利,向北非運送一次物資隻需3天時間,省時省力,能及時有效地對前線部隊進行補給。而英國的主要海上運輸卻不得不繞道好望角,經馬達加斯加島抵達北非,每次航行需3個月。

和北非軸心國相比,英國的航程雖遠,卻安全可靠不會有不必要的損失。1942年4月下半月至11月,從英國運抵印度洋各港口的兵員達33.7萬人,其中運到中東的約20萬人。

自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發動攻勢以來,英國一直擔心軸心國會在馬達加斯加的迭戈-蘇瓦雷斯興建基地。因為從這個基地上,德國或日本的海、空軍不僅可以威脅印度和南非,而且還可以打擊駛往埃及的英國運輸船隊,所以英國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馬達加斯加是法國的殖民地,但長期以來英國一直對維希政府持保守中立態度,尤其在法國將法屬印度支那轉讓給日本之後,英國對維希政府更是失去了信任。

為防止馬達加斯加落入日本控製之下,英國決定對它發動一次兩棲突擊,占領迭戈-蘇瓦雷斯港,行動代號為“鐵甲艦”。

執行“鐵甲艦”作戰計劃的艦艇包括“光輝號”和“無敵號”兩艘航空母艦、“拉米伊號”戰列艦、兩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大批掃雷艇和驅潛快艇,以及15艘載運陸軍的運輸艦和攻擊艦。

1942年5月5日,英軍第一批部隊第二十九旅開始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的科雷爾灣實施登陸。維希法國守軍為4900多人,其中法國人800名。

英軍很快突破其抵抗,登陸後迅速占領唯一可以向海麵發射的炮台,並向東推進,下午16時即占領迭戈-蘇瓦雷斯城。第二批部隊第十七旅在安巴拉拉塔灣以南登陸,向東部安齊拉納推進。第二十九旅先頭部隊在安齊拉納以南3公裏處受阻。

5月6日晚20時,在第十七旅的增援下,第二十九旅發起最後一次突擊並獲得成功。與此同時,英國海軍陸戰隊在法國守軍後部實施突襲登陸。

5月7日,法軍繳械投降。英軍占領迭戈-蘇瓦雷斯和安齊拉納,全部傷亡不到400人。法國海軍損失大部,其中包括3艘潛艇。

4個月後,英軍再次登陸馬達加斯加,占領其西岸港口,完全控製了該島,“鐵甲艦”行動取得圓滿成功。

其間,英國第八集團軍已將隆美爾軍隊遏製在阿拉曼陣地前,並根據英國首相及內閣的指示,對部隊進行補充和整訓,以迎擊德軍即將對阿拉曼的進攻,並全力以赴準備最後的大規模反攻,消滅德意軍的有生力量,配合盟軍的北非登陸行動。

隨著好望角航線的危險被消除,英國對中東的增援迅速得到加強,大批物資、兵力源源不斷地運往北非的運輸線暢通無阻,加速了北非作戰的勝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