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齊奧是位於意大利“古斯塔夫”防線以北100公裏、羅馬以南45公裏的一個小漁港,在戰前是著名的休假勝地。
“古斯塔夫”防線,從那不勒斯以北60多公裏的地中海沿岸直至亞得裏亞海邊的奧爾托納,橫貫意大利。
防線的中樞要點是高聳入雲的卡西諾峰,這座陡峭山峰的腳下就是通往羅馬的必經之路——第六號公路,德軍占據著卡西諾峰,就可以居高臨下封鎖第六號公路,切斷盟軍向羅馬的通路。
1943年12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決定實施“鵝卵石”計劃,丘吉爾將此計劃比喻成一隻牙尖爪利的野貓,去撕開德國人柔軟的下胸腹,抓碎德國人的心髒。
整條防線到處都是構築巧妙的混凝土工事和密布地雷的雷區,加上又憑借著天險之利,絕對是易守難攻,因此盟軍在1943年9月至1944年1月4個月中,付出了數萬人的重大傷亡,依然沒有取得突破。
該防線由德軍C集團軍群凱瑟林元帥指揮,下轄第十、第十四集團軍,共23個師,370架飛機。其中的第十集團軍的15個師防禦“古斯塔夫”正麵,第十四集團軍的8個師則位於第十集團軍北部,作為後援,並負責肅清意大利北部的遊擊隊,保障交通線的暢通,同時警戒意大利北部海岸。
為了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盟軍組成了以美軍第五集團軍、英軍第八集團軍和英軍獨立第五軍組成的第十五集團軍群,由亞曆山大上將指揮,兵力共計19個師又4個旅。
亞曆山大將軍於1943年11月製訂了代號“鵝卵石”的作戰計劃,準備投入一個師在“古斯塔夫”防線北麵的安齊奧海灘登陸,協同正麵部隊突破。
但由於盟軍1943年12月初對“古斯塔夫”防線發動的兩次攻擊均告失利,而且盟軍正全力組織即將於1944年6月發起的諾曼底登陸,地中海戰區的一些精銳部隊和裝備都被陸續調往英國。有鑒於此,美軍第五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建議取消該計劃,並隨即得到亞曆山大的批準。
1943年12月1日,剛結束德黑蘭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覺得,盟軍在地中海集結著優勢的海陸空部隊,而諾曼底登陸要到次年6月才會發動,他實在不願意足足半年的時間裏,毫無作為。
因此,他與艾森豪威爾、亞曆山大、坎寧安等地中海戰區將領進行商議,強烈要求盟軍地中海部隊采取行動,攻占羅馬,解放意大利全境,威脅德國南部。
就這樣,已經被束之高閣的“鵝卵石”又提了出來,在丘吉爾的堅持下,該計劃的兵力由一個師增加至兩個師。
但是,當時盟軍地中海戰區並沒有能夠運輸兩個師的登陸船隻,登陸船隻是戰役準備的重中之重,而地中海戰區是絕對不能影響諾曼底戰役準備的,一時間,登陸船隻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
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仔細研究了登陸船隻的使用,丘吉爾也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請求增派登陸船隻,在羅斯福的親自過問下,盟軍重新協調了登陸船隻的使用,推遲了56艘登陸艦離開地中海的時間,終於拚湊出了87艘登陸艦,勉強能夠運送兩個師。
但這些登陸艦隻能供地中海戰區使用兩天,隨後就將調往英國——求戰心切的丘吉爾接受了這一苛刻的條件。
1944年1月8日,丘吉爾批準了“鵝卵石”計劃,以兩個師在安齊奧實施登陸。
安齊奧海灘沙礫晶瑩鬆軟,四周樹木掩映,然而,這裏即將成為血腥殘酷的戰場!
盟軍戰役總指揮是剛接替艾森豪威爾就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的坎寧安海軍上將,登陸部隊是從美軍第五集團軍序列中抽調出的第六軍,軍長是美國陸軍少將盧卡斯。該軍下轄兩個師、一個傘兵團和5個海軍陸戰營,共約50000人。
其中由特拉斯科特任師長的美軍第三步兵師和彭尼任師長的英軍第一步兵師都是盟軍的精銳之師,久經戰陣。美第三師經曆過突尼斯戰役、西西裏戰役和薩勒諾戰役;英第一師則參加過遠征法國、敦刻爾克撤退和北非戰役,兩位師長都是深受部下愛戴的極富軍事才幹的將才!
海軍由美國海軍少將洛裏指揮,共150餘艘登陸船隻和126艘軍艦,分為兩個編隊。南部登陸編隊由洛裏兼任司令,由51艘運輸船、5艘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34艘步兵登陸艇、33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2艘護衛艦、2艘炮艇和23艘掃雷艇,負責運送美第三師在安齊奧以南灘頭登陸。
北部登陸編隊由特魯布裏英國海軍少將任司令,由3艘步兵登陸艦、3艘坦克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29艘步兵登陸艇、17艘坦克登陸艇、1艘火箭炮登陸艇、30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兩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和16艘掃雷艇,負責運送英第一師在安齊奧以北灘頭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