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德軍退守“古斯塔夫”防線(1 / 2)

1944年2月底,德軍在希特勒的嚴令下投入4個師,以美第三師防區為目標,再次發動攻擊。

此時特拉斯科特已接替盧卡斯就任美第六軍軍長一職,由於他一個多月來的卓越表現,深得廣大官兵敬佩。再加之剛剛取得一場艱苦戰鬥的勝利,盟軍的士氣正高。

而德軍新敗,又沒有獲得增援,士氣低落。雙方軍隊在心理上的這一差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鬥發展,盟軍輕鬆擊退了德軍的攻擊。

3月2日,連日陰雲低垂的天空終於放晴,幾天來因惡劣天氣而無法升空的盟軍航空兵大舉出動。全天出動飛機高達數百架次,對陣地前的德軍進行了猛烈轟炸掃射,給德軍造成了巨大傷亡。眼看已無取勝可能,德軍終於放棄了最後努力。

此時,德軍再也經不起集團軍規模的部隊損失。凱瑟林隻得指揮第十、第十四集團軍不再抱有殲滅安齊奧盟軍的幻想,轉而采取守勢,準備在意大利實施持久防禦。

而盟軍方麵,正集中全力準備即將於1944年6月發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地中海戰區既不可能得到地麵部隊的加強,也不可能增添新的裝備,所以在意大利戰場,盟軍不論在南部的“古斯塔夫”防線正麵,還是在北部的安齊奧地區,也都處於防禦狀態。

1944年3月中旬,在“古斯塔夫”防線正麵的盟軍在500架飛機的支援下,對卡西諾山峰再次發動猛攻。戰鬥中盟軍共發射各種口徑炮彈19萬發,投擲炸彈1000餘噸。但德軍憑險死守,盟軍即便消耗如此巨量的彈藥,仍再一次無功而返。

至此,意大利戰場特別是安齊奧地區,激戰終於沉寂下來,雙方形成了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地戰的對峙局麵。但這種平靜,隻是表麵現象,雙方都在利用這段時間,重整部隊,調配裝備,加緊訓練,準備再戰。

在“古斯塔夫”防線正麵,盟軍是16個師對德軍6個師,安齊奧盟軍是6個師對德軍5個師。

春季來臨後,諾曼底戰役開始在即,盟軍從戰略上考慮,迫切需要意大利戰場上的盟軍采取積極行動,牽製吸引當麵德軍,以配合諾曼底戰役。

因此,盟軍經過休整補充後,決定發動進攻,“古斯塔夫”防線正麵盟軍首先開始攻擊,其中英軍第八集團軍以主力12個師進攻卡西諾山峰,美軍第五集團軍則沿海濱地區發展進攻,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向北推進,以求與安齊奧部隊會合。

5月11日深夜,英軍第八集團軍主力在300架飛機和2000門火炮的強大火力掩護下,對“古斯塔夫”防線發起了總攻,先是40分鍾火力急襲,完全破壞了德軍通訊係統,接著開始全線衝擊。

主攻卡西諾山峰的波蘭軍在安德森中將指揮下,以大無畏的英勇氣概,前赴後繼,攻勢一浪接一浪,卻仍無法突破德軍防禦。

然而,在兩翼的美軍和自由法國軍隊的攻擊卻取得了進展,分別擊潰了當麵的德軍,尤其是法軍,打通了第七號公路,並迂回到卡西諾山側後的第六號公路,嚴重威脅了防線上的德軍。

德軍被迫撤退到有預先構築的防禦陣地,並得到了後備部隊加強。但盟軍繼續發展攻勢,德軍堅守了7個月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線,終於被突破了!

此時,凱瑟林再也不能像2月中旬那樣,對“古斯塔夫”防線置之不理,立即從安齊奧抽調最具戰鬥力的第二十六裝甲師前來增援。

5月13日,盟軍終於攻占了“古斯塔夫”防線的核心要點——卡西諾峰,德軍開始全線後退。

盟軍乘勝向通往安齊奧的第七號公路推進。凱瑟林決定不惜代價阻止正麵盟軍與安齊奧盟軍會合,因此投入全部預備隊三個師中的兩個師。在經過激烈戰鬥後,在利裏河與薩科河彙流處穩定了防禦,但盟軍仍保持著對德軍的巨大壓力。

5月15日,英軍第八集團軍開始沿利裏河穀進攻,眼看英軍即將取得突破,凱瑟林不得不投入了預備隊最後一個師。在海濱地區,美軍和法軍以優勢兵力繼續發展進攻,不僅深入德軍第十集團軍的側翼,而且已威脅到了防禦安齊奧盟軍的第十四集團軍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