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古代茶文化孑遺(1 / 1)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而流行於福建客家地區,以將樂為代表的客家擂茶卻是中華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著“古代茶文化孑遺”之美譽。

將樂擂茶小城將樂有“三絕”,分別為龍池硯、西山紙和擂茶。在將樂,擂缽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用具,擂茶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在將樂,凡是嫁娶、添丁、喬遷、賀壽、升學等喜慶之日,擂茶是最隆重,也是最普遍的待客方式。將樂人對擂茶的依戀之情,由此可見一斑。因此200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將將樂擂茶製作技藝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文化部授予將樂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擂茶)之鄉”的稱號。

關於擂茶的起源,民間傳說三國時期劉備領兵駐紮在江南地區,軍中士兵水土不服,突染痢疾,並且迅速蔓延,整支隊伍絕大多數人喪失了戰鬥力,劉備花重金到處尋醫問藥還是無濟於事。後來,當地一個客家老奶奶聽說此事後,動員全村人連夜趕製擂茶,劉備手下的將士門喝完擂茶之後不久疾病便自愈了。從此,擂茶有藥用功能的名聲便很快流傳開來,被人們所熟知了。

史料記載,將樂擂茶是一種隨著客家人南遷被帶入福建的,具有濃厚中原特色的飲食習俗。在將樂縣境內發現的大量隋唐時期燒製陶器的古窯以及出土的元朝時期的完整的擂缽都有力地證明了,在古代將樂地區已經非常盛行製作和飲用擂茶了。

將樂擂茶的製作工作主要為被稱為“擂茶三寶”的直徑約50厘米的陶製擂缽、山楂木或油茶木製作而成的長約80厘米的擂棍以及竹篾編製而成的擂茶“撈子”。

製作擂茶時,首先將一把上好的茶葉、少量芝麻和甘草投入擂缽,然後手持擂棍順著擂缽內壁的紋路走向,有規律的來回磨動,待缽內的茶葉等被研成碎泥後,用撈子撈出渣來,再往擂缽內衝入沸水,慢慢攪拌,最後再佐以花生米、米果、豆瓣等,這樣香氣撲鼻、甘甜清爽的擂茶便製作完成了。在製作擂茶過程中,人們可以根據季節和個人的體質加入不同的材料,如魚腥草、霍香、陳皮等等。中醫說,常喝擂茶可驅寒防風、清肝明目、潤肺健脾。

在將樂,請人家喝擂茶叫“喊擂茶”。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圍著茶桌,一邊喝著美味的擂茶,一邊海闊天空地聊天,旁邊還伴著有節奏的擂茶聲,好一副妙趣橫生的鄉村生活圖景。

為了更好地傳承擂茶文化,挖掘擂茶文化。1992年8月,將樂縣舉辦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擂茶節”,2006年以來,將樂縣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擂茶風情展演大賽。2007年,將樂縣政府投資修建了一個占地麵積近3萬平方米的擂茶主題文化公園。公園內聳立著一尊巨型銅雕擂缽,擂缽高3.96米,缽口直徑11.8米,氣勢恢宏,蔚為壯觀,被列入基尼斯世界紀錄,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擂缽”。

將樂擂茶是客家飲食文化的傑出代表,對於研究客家文化乃至中原古文化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