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殘本茶經(1 / 3)

所謂茶人,就是精於茶道,或者和製茶、收茶有關的人。茶人去山野收茶時,時常遇到稀奇古怪的事情,那些詭異的經曆鮮為人知,但卻真實地發生了,而這個神秘的故事要從我祖父說起。

我祖父叫路東浩,1900年出生於湖北天門,世代都是教書先生。那時候,國將不國,飯都吃不飽,誰還有心思念書。私塾終於關門大吉,為了混口飯吃,路東浩做過幾次小買賣,但都還沒開張就先倒閉了。

1938年12月26日,對於雲南茶史、甚至對於路東浩來說,無疑是一個最重要的日子。這一天,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辦公地點設在昆明市威遠街208號,董事長為繆雲台,經理為鄭鶴春。這公司就是現今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前身。

路東浩經過幾次失敗的經商,早就把家底敗光,一個子兒都不剩了。迫於無奈,路東浩經由朋友介紹,跑到雲南做了一個製茶工。路東浩本來已經有老婆了,可是他老婆嫌他沒出息,在去雲南的前一晚,她撅著屁股就跟著別的男人跑了。

路東浩對此倒看得開,根本沒去找回老婆,孑然一身地就去了雲南。

路東浩畢竟是酸腐文人,雖然裝模作樣地喝過幾口茶,但對於茶道卻一竅不通。在雲南公司裏濫竽充數了一年,路東浩毫無懸念地被趕了出來,不想這卻是他的命運轉折點。

在1939年,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公司本著“開發滇茶,增加資源,改良製法,另辟歐美新市場”的宗旨,相繼成立了順寧茶廠、佛海茶廠、康藏茶廠、複興茶廠和宜良茶廠。

佛海茶廠就是猛海茶廠的前身,猛海舊時稱為佛海,位於西雙版納。那裏常年高溫,雨水豐富,原始植被茂密,因此被人視作“瘴癘之鄉”。盡管如此,但佛海因其地理和曆史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當仁不讓地入選。

佛海茶廠是當時五個新建茶廠中,條件最艱苦的一個,不少製茶工人對此望而卻步。路東浩從未去過佛海,不知其中辛苦,所以第一個搶著報名參加了。建廠之初,總公司調選了原恩施茶廠初製茶工25人、江西精製茶工20人,另有學員20人。路東浩連學員都算不上,隻是廠裏一個幹苦力的,為了不至於被餓死,路東浩隻好咬緊牙關硬撐著幹了下去。

佛海的地理位置很偏僻,一幫工人由宜良搭車到玉溪,然後雇傭馬幫經峨山、元江、墨江、普洱、思茅,車裏等地,長途跋涉月餘才到達佛海。當時,佛海的土地還沒有所有權歸誰所有的問題,誰要使用土地,隻要向當地土司提出申請,得到買方的同意即可占用。森林木材也是無主之物,愛怎麼砍就怎麼砍,隻有毛竹是當地居民種植的作物,必須通過購買才能獲得。

佛海廠址定在一塊八十餘畝的荒地上,為建蓋廠房,路東浩這等幹苦力的人就被派去附近深山砍伐木料。怎知,在一次砍伐中,路東浩竟有了一次奇遇。

那天,毒日高掛,路東浩滿身臭汗,他正感歎人生不如意,卻聽到叢林裏一聲騷動。隻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男人跌倒在草堆裏,路東浩心生好奇,走過去想看看究竟,沒想到卻嚇了一跳。原來那男人的滿嘴鮮血,舌頭已被人割掉了,身上還有很多道傷痕,就算能活下來也是生不如死。

路東浩原本是個教書的,現在也隻與茶葉打交道,他頂多見過殺豬殺魚,又哪裏目睹過這等血腥的場麵。路東浩想背著中年男人回到廠裏,可那男人卻拚命地抓住他的袖子,並掏出了一本藍色封麵的經書。路東浩別的不會,最擅長的就是識字,他瞅了一眼藍色封皮,上麵寫了兩個大字:茶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