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殘本茶經(2 / 3)

《茶經》是唐朝陸羽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陸羽更被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茶經》在茶文化的地位甚高,因此流傳也廣,不過這書卻有一個千年謎團。原來,在《茶經》裏,一共介紹了13個省份、42州的名茶,但卻遺漏了赫赫有名的雲南滇茶。關於這個疑點,現有很多種猜測,但都是勉勉強強,細推之下根本站不住腳。

路東浩接過《茶經》,迷茫地看著中年男人,不明白這本經書有何重要之處。要知道這本經書已經流傳了下來,在廠子裏他還見過幾次,這經書並不算稀奇。路東浩想問中年男人為何如此,但那男人舌頭都沒了,又怎能開口說話。路東浩也沒有機會問,因為中年男人迅速地推開了他,並慌忙地作出快跑的手勢。

轉眼間,炎熱的叢林裏出現了幾個金發的洋鬼子,路東浩見此情形就兩腿發軟。那時候,中國已經被列強侵略,他見識過洋鬼子的殘暴,並馬上猜出中年男人被割舌肯定與洋鬼子有關。中年男人驚急地揮手,路東浩不敢逞強,於是低聲說會保護好那本經書,然後就沒命似地逃出了叢林。

在這之後,路東浩再也沒見過那個中年男人,不知那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那晚,洋鬼子由土司的帶領,在茶廠裏搜了一圈,為的就是那本《茶經》。洋鬼子雖然沒有槍械,人也不多,但所有人都懼怕洋人,就連土司對其點頭哈腰的。除了路東浩,沒人知道洋鬼子是為了經書而來,他們還以為是來強占茶廠的。最後,洋鬼子們和土司都沒有找到那本經書,所以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其實,路東浩並沒有丟掉那本經書,他早料到會這樣,所以一早就把經書埋到了叢林裏。第二天早上,路東浩才從別人的口中得知,那夥洋人是英國人,此時已經離開了佛海。聽到這個消息,路東浩就跑回叢林,偷偷地挖出了那本經書,可他卻馬上傻了眼。

昨天事情發生得突然,路東浩沒有時間注意細節,更不知道經書竟是一本殘本——它的後麵數頁已經被人硬生生地撕掉了。路東浩百思不解,一本到處都有的經書,緣何英國人要得到它,那中年男人又為何舍命保護經書?

帶著疑問,路東浩翻開了那本《茶經》,他以前就看過《茶經》,隻覺得內容生澀難懂,雖然對茶的講解很詳細,但他卻不得其要領。令路東浩大感意外的是,這本《茶經》卻不同於陸羽所著的那本《茶經》,內容完全不一樣。

陸羽的《茶經》總體有十大章,分別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路東浩手上的那本《茶經》雖然內頁也寫了陸羽著,但卻隻分為上下篇,上篇論茶湯品質、烹飲方法、種植方法和茶器等,下篇卻講茶中異事,盡是一些詭異之說,甚是迷信。其實正本《茶經》的七之事裏也記載了不少的傳說神話,但都沒有殘本上的離奇。可惜殘本下篇裏遺憾了不少頁數,看前麵的記載,似乎最後那幾頁透露了一個秘密。

不過,這都是路東浩憑空猜測的,他無緣得見被撕掉的內容,但前麵的內容卻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幫助。借由那本殘缺的《茶經》,路東浩如魚得水,製茶手藝越發精湛,一下子鯉魚躍龍門,變成了精製茶工。

一開始,路東浩毫不起眼,一直都幹苦力活,他的地位發生變化始於種植茶樹。那時廠房建好大半,茶樹就要種下了,很自然地這些活由路東浩他們完成。在茶人指揮下,路東浩和幾個壯漢忙了一天一夜,但路東浩卻覺得種植的方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