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大將南征膽氣豪(19)(1 / 3)

但是,我在指揮上的難處還不僅於此,還有南線一頭。南線的敵人有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黃維兵團被合圍後,有個估計3天可以全殲。中央軍委於11月27日電示我們,當黃維兵團快要殲滅,但尚未能殲滅之際,對李延年正麵阻擊兵力後退一步,引其前進,以主力從側後打法,求得殲其一部。這使我極度緊張。我擔心我們打上了李延年,而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未能迅速結束,杜聿明又跑出來了,不僅不能再增調兵力打黃維,而且隻靠北線7個縱隊,也難於完成追擊合圍杜聿明的任務,杜聿明集團可能跑掉(當然完全跑掉也不可能),如果杜、黃會合,戰場形勢將起重大變化。當時我日夜守候,注視著情況的變化,設想著臨機處置的方案。

軍委28日發來電報。要我們在殲滅固鎮、曹老集之敵以後,考慮以二、六、七、十一、十三等5個縱隊乘勝渡淮南進,切斷蚌浦線,合圍並相機奪取蚌埠。但29日軍委取消了這個決定。李延年這個人動作不積極,我們一動,他就向後縮,我們沒有打上。幸好沒有打上,當杜聿明突圍時我們才得以從南線又抽出3個縱隊,和北線的7個縱隊,以及剛南下的渤海縱隊,共11個縱隊,一起參加兜圍。

杜聿明於12月1日率30萬人全部撤離徐州。我們以多路多層尾追、平行追擊、迂回截擊、超越攔截相結合,盡全力追擊。實際上我們對杜聿明是網開三麵,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東去也好,就是不讓你向南。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計。說明我們的力量也差不多用盡了。12月4日拂曉,我們將杜聿明集團全部合圍於陳官莊地區,並於12月6日全殲了向西南方向突圍的孫元良兵團。僅孫元良化裝逃脫。杜聿明被我們“夾”住了,這時我才鬆了一口氣。我們密切注視著形勢。這時有消息稱:敵宋希濂兵團已到浦口,向蚌埠前進;蔣緯國也到蚌埠指揮北犯;杜聿明曾建議從西安、台灣及甘肅抽調幾個軍空運蚌埠,組成一個兵團,與李延年、劉汝明、宋希濂合股北援。我們分析:殲滅杜聿明的作戰估計還需半月至20天,中野及華野已分成三個戰場作戰,實力均感不足;尤其南線阻擊李、劉兵力不足;不論杜聿明的建議是否能實現,即使宋希濂兵團趕到,我南線阻擊部隊必更吃緊,萬一出亂子,勢必影響對黃維的作戰。為此,我們立即於12月10日晨發電劉陳鄧並報軍委、華東局,報告了上述情況和分析,建議再由華野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決黃維。對杜、邱、李暫采取大部守勢,局部攻勢。爾後,中野負責阻擊李、劉、宋,我們再集中力量解決杜、邱、李集團。當即得到總前委電話複示同意,又經中央軍委同意,決定集中足夠兵力,首先殲滅黃維兵團。後來劉帥把這形容為“吃一個(黃維),夾一個(杜聿明),看一個(李延年、劉汝明)”。12月15日,黃維被殲滅。華野也已全殲了孫元良兵團,並將李彌兵團殲滅近半,將邱清泉兵團殲滅了三分之一。

華野第二階段作戰任務的變換,並不意味著任務的減輕。我在解放戰爭的戰役指揮中有三個最緊張的戰役:宿北、豫東和淮海。而淮海戰役中最張的是第二階段。我曾經連續七晝夜沒有睡覺,後來發作了美尼爾氏綜合征,帶病指揮。戰役結束後,這個病大發作起來了,連七屆二中全會也沒有能參加。我在第二階段特別緊張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第二階段是承前啟後的階段,全戰役的關鍵,我必須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這一階段,以爭取全戰役的轉折早日實現。淮海戰役的轉折是在杜聿明集團被圍死,李延年、劉汝明兵團被阻住,我軍已能集中足夠兵力全殲黃維兵團的時候。因為,在此以前,戰場形勢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此以後,我們已有把握奪取全戰役的勝利了。其次,在大兵團作戰中,鉗製、阻擊方向集中相當大的兵力;有時大於主攻戰場,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就是這樣。鉗製、阻擊戰場不僅直接保障主攻戰場,而且關係到戰役下一階段的發展,稍有失誤,便會給全局帶來難以預料的結果。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我鉗製、阻擊敵人一個剿總指揮部、5個兵團,兵力約40餘萬人,距主攻戰場最近隻有五六十公裏,其對全局的影響是可以想見的。第三,我們要在幾個方向作戰,加之情況複雜多變,特別是徐州的敵人全力突圍,作戰方式立即由鉗製、阻擊轉換為追擊、合圍,這些都大大加重了指揮員臨機處置的難度。在第二階段,華野部隊因部署多次調整及轉移使用兵力,作戰行動很緊張。解放軍進入徐州城。華野共16個縱隊,先後歸中野直接指揮參加殲擊黃維兵團的有第七、第十三、第三、魯中南縱隊及特縱主力共5個縱隊;另以5個縱隊擔負阻擊李延年、劉汝明,保障中野側背安全,並作為戰役預備隊;而追擊合圍杜聿明時最大使用兵力為11個縱隊。這不僅可以看出轉移使用兵力之頻繁,也可以看出當時兵力使用已達到極限了。我各縱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